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事业,5月9日上午,河北省电子健康卡首发仪式在廊坊市隆重举行。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恭伟,河北省卫计委副主任江建明,廊坊市政府副市长张春燕,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基层与健康卡处处长汤学军,河北省卫计委规划信息处处长周志山,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基层与健康卡处副处长王存库,河北省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狄岩,廊坊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宏疆;廊坊市扶贫办主任、民政局局长薛宏;廊坊市卫计委主任杨庆华等出席仪式;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省内各设区市的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同志、华润、华为、电信、廊坊银行等企业负责人也参加了仪式。
廊坊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
2015年底,廊坊市卫生计生委实施“居民健康卡”项目建设。
到2017年底,全市采集居民信息300余万份,发放223余万张居民健康卡。
2013年建成“松耦合、强兼容、模块化、可复制”医疗卫生云平台。
2017年11月,在河北省率先完成了电子居民健康卡的应用环境建设。
据悉,廊坊市卫计委自2013年起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和河北省卫生计生委的科学指导下,建成了“松耦合、强兼容、模块化、可复制”的医疗卫生云平台,依托云平台面向管理端、业务端、个人端和家庭端开发多项业务应用系统,形成了“一云四端”建设模式。2015年底,廊坊市卫生计生委实施“居民健康卡”项目建设。廊坊市居民健康卡是廊坊市卫计委自主设计开发的集健康档案信息、诊疗记录存储、挂号、结算、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和金融服务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卫生领域“一卡通”。就诊中,医生通过读取居民健康卡,调阅患者健康档案和就诊记录辅助诊疗。2017年11月,廊坊市被确定为国家居民健康卡虚拟化应用第三批试点城市,廊坊市卫计委在居民健康卡实体卡制作技术和推广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电子健康卡应用技术,在河北省率先完成了电子居民健康卡的应用环境建设。到2017年底,全市采集居民信息300余万份,发放223余万张居民健康卡。
仪式在科技色彩浓厚、知识内容丰富的宣教片中拉开序幕,现场气氛隆重而热烈,庄严而朝气十足,新颖的展示方式让与会人员能够深入的了解健康卡的相关内容。仪式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恭伟、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江建明、廊坊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春燕分别讲话。
张春燕副市长在讲话中指出,河北省电子健康卡首发式在廊坊举行,是对廊坊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肯定,更是对做好卫生健康这项民生工作的激励和鞭策。下一步工作要不断加强与省内兄弟地市的沟通交流与技术协作,戮力同心,开拓进取,以此次“首发”为契机,充分发挥试点的“先行先导”作用,继续完善技术参数,逐步扩大发卡范围,强化用卡环境保障,为全省、乃至全国电子健康卡的推广应用,积累宝贵经验。
江建明副主任强调,居民健康卡是联结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国家、省、市三级信息平台,实现跨业务、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以及开展协同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贯彻落实以“互联网+医疗健康”破解难题、推动在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就诊卡和诊疗信息共享、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进医疗便民惠民服务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希望廊坊市卫计委发挥好先行作用,运用“互联网+”优化现有医疗服务,“做优存量”;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做大增量”,丰富服务供给,进一步提高便民服务水平,不断为百姓带来更多福利。同时,鼓励省内其他具备条件地市,积极申报电子健康卡试点,进一步加快我省电子健康卡的推广进程,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努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周恭伟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特别重视“互联网+”工作。“十二五”期间,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各省卫生计生委共同推动下,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工作整体格局初步形成,惠民服务应用成效初显。2017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开拓性地推进电子健康卡试点建设。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份开展电子健康卡应用建设,其中17个省份是以省为试点单位全面规划推进,各地掀起了建设热潮。实践表明,电子健康卡成为互联网时代丰富健康便民服务应用的“金钥匙”。居民用这把“金钥匙”开启健康服务大门后,将能顺畅连接各类健康管理服务、健康信息共享服务,享受到家庭医生便捷就医、在线健康咨询、预约挂号分时就医、电子健康档案调阅浏览、远程会诊与远程监护、在线购药配送等居民喜闻乐见的便民应用服务。为创造性地推动电子健康卡应用发展,他强调:一要解放思想,积极创新,对电子健康卡有全新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和信息化发展大趋势,创造性地探索研究便民惠民服务;二要健全机制,推动应用,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要积极引导、发挥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拓展筹资渠道,开展健康金融协作,丰富惠民服务内涵;三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利用好居民健康卡便民服务载体和形象窗口作用,加强便民工作宣传;四要加强监管,确保安全,要做好政策保障与技术指导工作,加强工作进展情况监督通报,及时发现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问题、风险,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