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经典同品书香溢, 国学共扬华夏兴——首届校园中华文化大赛完美收官

文章来源:今日北京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5-13 17:58:26
日前,克山县第一中学团委联合语文组在报告厅举行首届“经典同品书香溢,国学共扬华夏兴”中华文化大赛。学校相关领导,高一、高二部分师生参加。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跨越历史的烟尘徐徐走来,长江、黄河文明的摇篮,孕育出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谱写出民族的历史,锻造出不屈的灵魂,如椽大笔刻绘了这文明文化的盛景,今朝学子拜会其冰山一角,实乃幸事一桩。
 
高一、高二学生参赛,选手总计16人,共分4个小组。比赛环节共分汉字听写、成语荟萃和诗词歌赋三部分。
 
比赛小组虽为两个年组临时组合,但仍充分发扬着作战的团队精神,答题时或是略有所思,或是敏捷抢答,镇定自若,举手投足间霸气十足。扑闪的眼睫、闪动的眸子、速转的大脑,一切尽在文化中搜索,瞬间的文明游走,一个汉字、成语,一句诗词脱口而出,无不让观众叹服。
 
华夏文明的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尽在谈吐间挥洒,学子济济一堂,文明驱走了蒙昧无知,文明带来了创新发展,校园就是这文化文明的沃土,一颗颗幼苗就在此生根发芽!
 
选手们跃跃欲试,纷纷发挥国学特长,厚积薄发,精彩对决,观众掌声不断。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每个汉字都拥有着特殊的文化意蕴,选手听的是读音、释义,写的是形体,就是将这三者有机结合。由甲骨文到象形字、再到形声字,由口语而书面语,由单义而多义,由此而及彼,越发地抽象,也越发地厚重,变化的是笔画,变换的是形态,凝聚的是智慧,淬炼的是文化。
 
成语由看图会意的文字游戏,而猜答或阐释,由兴趣到学习,由业余而专业。难度在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选手们处变不惊,表现最为出色。成语约定俗成的不可更改,世俗纷纭的更迭,增加了其传奇色彩,虽身单力薄,却支撑起古国文化的半壁江山,识得此文言密码,方得文化文明的始终。
 
诗词歌赋,九宫格、十二宫格挑选连词成句,上下句填空,选择题,看图猜词,“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由诗词歌赋到知人论世,到民风民俗,再到文化底蕴,选手们穿越时代,走入景境情,尽显别样风采!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明之舟,正向朝阳驶去,文明的古国,巨龙腾飞,五星红旗飞扬,精尖人才手握接力棒,正飞速向前,通关在望!
 
中间穿插了学生朗诵《将进酒》、二胡伴奏演唱《虞美人》、课本剧表演《荆轲刺秦王》。
 
《将进酒》是我国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一直以来,诵读者众多,今天学生演绎同样的诗篇,字正腔圆,荡气回肠,引人入胜。
 
《虞美人》昨居圣上今为囚的悲郁,泣泪的音调流于弦间,声声歌词发出荆棘鸟的绝唱,凄然中涅槃,留美人间。
 
《荆轲刺秦王》义勇的顽强、诀别的凄恻、死亡的悲壮,学生呼吁——和平永远是时代的主旋律,古今为一,重任在肩,不辱使命。
 
竞赛现场紧张而激烈,才艺表演凛然而庄肃,两者相得益彰。
 
这样的一场文学盛宴,国学热度持续升温,薪火相传,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将继续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
 
责编: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