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甬剧轻喜剧《秀才过年》首演,勾起宁波人浓浓的乡愁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5-07 13:13:54
“别人家酒肉飘香庆团圆,你家是一碗萝卜辞旧岁……”5月5日-5月6日晚,由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出品的甬剧轻喜剧《秀才过年》在宁波逸夫剧院首演。
 
大年三十那天,乐善好施的秀才先生回家路上巧遇阿根嫂,她因为撑船的丈夫迟迟未归而自寻短见。秀才为了救她的性命,情急之下将自己一年的薪俸悉数给了阿根嫂。身无分文的秀才无奈之下去偷邻居家的萝卜,以免美丽善良的师母饿着肚子过大年。期间发生了种种误会,让人忍俊不禁。当阿根平安回家,真相大白,阿根嫂含羞感恩之际,感慨人生不易,人间温暖,邻里友善弥足珍贵。
 
宁波观众对这场移植改编于芗剧《三家福》的喜剧十分喜爱,观看过程中,全场掌声、笑声不断。
 
甬剧名家曹定英的弟子张海波,在《秀才过年》中有双重身份:改编者和“唐师母”的扮演者。
 
说起创作缘起,张海波告诉甬派记者,有一次她无意间在网上看到1954年版本的芗剧《三家福》,颇为感动。剧中秀才为救人倾囊赠银,而大年三十夜夫妻俩无米无柴。无奈之下,只好偷邻居家的蕃薯。
 
“《三家福》是1952年由闽南民间艺人口述后整理的传统剧目,也是闽南戏曲的保留剧目,被歌子戏、布袋戏、潮剧、戏曲综艺剧等移植,还曾多次改编成连环画。”后来,她又看到浙江越剧团移植改编的戏曲电视剧《秀才过年》,绍兴莲花落电视戏曲片清装戏《大年三十》。
 
“一出戏能被多个剧种移植改编说明有其魅力所在,而且清装戏的题材特别适合甬剧演出,我整合了多个剧种的《三家福》剧本内容,汇其精华为我们所用,融入了浓郁的宁波风土人情。剧中的宁波老话与宁波菜名都能勾起宁波人浓浓的乡愁。”
 
张海波饰演的秀才娘子唐师母,是一位美丽、善良、贤淑、机智、识大体的人物,待人接物大气,与秀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她经常帮困济贫,很受人尊敬,家里家外都安排得妥妥贴贴,稳稳当当。
 
“写这部戏还受到了守望甬剧草花戏的老艺人俞志华老师的鼓励与指点。甬剧老艺人身上那种对艺术执着认真的劲头,令我受益匪浅。”
 
从事甬剧事业30多年的周福财,这次在《秀才过年》中饰演“男一号”——唐秀才。他曾在甬剧《雷雨》中饰演周朴园,甬剧《甬港往事》中饰演郑伯等角色。他是导演沈瑞龙眼中,最勤奋的一位演员。
 
周福财所理解的秀才这个人物,是忠厚老实,乐善好施,地地道道的教书先生。“秀才这个人性格温和,说话文绉绉,酸溜溜,满嘴的‘之乎者也’,有时候甚至有点傻乎乎的,他脸皮很薄,送出去的东西不好意思开口再要回来,借出去的东西,也很难开口去催还。”
 
剧中陈阿娥的扮演者史艳,师承著名甬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王锦文。这些年史艳活跃在民间院团,圈了一大波粉丝。她曾在《半把剪刀》中饰演陈金娥、《雷雨》中饰演鲁四凤、《借妻》中饰演沈赛花、《杨乃武与小白菜》中饰演葛毕氏及杨淑英、《半夜夫妻》中饰演余桂英等等。2013年,她还获得“宁波甬剧最佳新人奖”荣誉称号。
 
导演沈瑞龙表示:“甬剧《秀才过年》虽为移植改编,但不乏二度创作。宁波风情,乡土语言,滩簧元素是该剧的艺术特色。戏中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和气势宏大的场面,但如一幅以人间善良为底色,朴实清丽的水墨画卷,会给人们带去有情感、有悬念、有趣味的审美感受。”
 
责编: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