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的意义是什么?简单来说,述古是为了刻今。这也是小编今天推荐这部电影的原因。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战火燃至香港九龙,12月25日,香港沦陷。
为实现对香港的文化统治,日军将矛头对准在港的爱国志士和文化、艺术界人士,并展开大规模的搜捕和刺杀行动,搜捕名单中,诗人柳亚子、文艺评论家夏衍、国学大师梁漱溟等文化名人的名字赫然在列。
这场由周恩来直接领导,由中共南方局廖承志具体指挥的营救,历时近200天,足迹遍布全国11个省市,行程更是达万里以上。
在这期间,东江纵队营救小组在日军、国民党军统等各方势力之间巧妙周旋,营救过程更是跌宕起伏,悬念丛生,曾亲身经历这段历史的茅盾先生将其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
历时5年,实力演绎
本片由刘一君导演,历时5年的精心准备,5月4日全国上映。
著名演员成泰燊和颜丙燕两大演技实力派联袂演出,实力演绎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不顾个人生死,将个人命运融合进国家命运的英雄。
合理视角,区别以往
放眼大小银幕,根据这段历史改编的作品并不多。
前有李惠民和张广锋联合执导的电视剧《省港大营救》,故事主要以中共秘密特工的视角展开,侧重于地下党之间的斗争.
后有许鞍华导演的电影《明月几时有》,主要描写了“东江纵队”在大营救期间的英雄事迹,兼有对香港本土历史的碎片化回顾。
《香港大营救》与前两者不同,动作、爆破等商业元素的加入,让影片本身的气质更加硬朗,对历史事件亦有全景式的呈现,为故事安置一个合理的视角,用合理的线索将众多历史人物和角色拧成一股绳,使得角色与紧凑的情节之间产生更加密切的关联。
影片还原70多年前的香港旧貌,用光影塑造影片角色,在影像上也花费了不少心思,采用高光比大反差来表现营救的艰辛。
有些历史,不能忘却
日军已经占领香港,战争势在必行,以邹涛为首的中国优秀文化人们被日军追捕。这些文人身处乱世中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立场,敌人对他们笔头的惧怕甚于抗日队伍的子弹。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不可以让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被日本人所夺走。这些文化人们想要逃出香港,而中国共产党也派出了人来接应。
还有数以千计的无名英雄在“香港大营救”期间,为护送困港的爱国文化精英而与日军展开了惊险的智勇对决,大量香港江湖义士的加入,为营救本身增添了一抹侠气,香港本土至今仍流传着关于他们的传说。
这场热血沸腾又扣人心弦的生死营救;
这段在历史课本中没有被过多着墨的硝烟岁月;
这些为了国家和文化不顾个人安危的无名英雄;
不该被无视和遗忘!
责编: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