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代印迹——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第四届院展”,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贯彻习总书记十九大讲话精神,围绕艺术要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的宗旨,以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表现内容,礼赞祖国新时代处处青山绿水的秀美河山和翻天覆地的家园新貌,讴歌为国家繁荣稳定,为民族昌盛富强默默做出奉献的广大群众。
“时代”不仅是一个时间描述的词,如“时代感”、“时代性”等,还带有一种价值判断在里面。而“时代印迹”的涵义不仅是对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所取得辉煌成就的艺术呈现,更是优秀画家如何实现“笔墨当随时代”,深挖中国画传统精髓,用具有时代创新的绘画语言来升华艺术创作内涵,肩负起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灿烂人文史的责任。
主题创作是每位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主题创作是对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古已有之,如韩愈提出“文以贯道”、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等,都强调文章要弘“道”。文如此,画亦如此,不能空有笔墨而无思想追求。画家收集主题创作资料时,势必要面向时代、面向基层,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过程中吸收现实生活的养料,得到了更多心灵的感悟与情感的触动,也是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时代体现。当然在创作阶段,画家还需要把自然、真实的造型进一步“意境化”,以期达到“气韵生动”的审美境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中不难看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其实一脉相承,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础。从这个角度看,《时代印迹》展不但是对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的整体创作水准做一次全面检验,也是推动更多画家把创作面向国家、面向人民的重要契机和内生动力。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艺术作品,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艺术作品。艺术家不能满足于个体情感的表现,要将自己的炙热情感融入时代的背景中去表达,反映时代变迁,记录时代的光辉印迹,把最好的精神粮食奉献给人民,这是时代赋予优秀艺术家的责任,也是优秀艺术家名垂青史的大好机遇所在。
责编:liu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