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你能看到唐朝的《金刚经》,工整的雕版经文,历经一千年轮回依然力透纸背;在这里你能看到明朝的官修药典,彩绘的“灵芝仙草”,穿越五百年沧桑仍旧栩栩如生;在这里你还能看到清朝的美术教材,饾版的大型画谱,砥砺三百年风雨还是气韵不减……这里是“东方书韵——中国古代插画艺术展”,在这里,你能触摸中国插画艺术的根脉。
2018年3月25日,当地时间下午5点,“东方书韵——中国古代插画艺术展”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市政厅拉开序幕。作为第五十五届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的主宾国活动之一,本次展览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方略博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四家单位联合承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负责人许正明、中国驻米兰总领馆副总领事汪惠娟、意大利博洛尼亚市副市长马克·隆巴多(Mark Lombardo)先生、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此次展览为期6天,现场展出350多幅图文精品,实物展品14套,时间跨度纵贯1150多年,上起晚唐,下至明清;涉及领域横跨哲学、社会、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五大板块,涵盖宗教、诗词、绘画、医学、军事、武术、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本次展览很多珍贵资料都是首次亮相,体现了中国插画艺术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既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生动缩影,更是文化艺术的精华集萃,为世界各国朋友近距离了解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打开了一扇窗。
《金刚经》唐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中的一本重要宗教经书,也是中国禅文化(日本禅宗)佛教的基础经书。这本经书约在南北朝时代传入中国,其中有众多翻译版本。“金刚”喻意为坚定与对智慧的渴望。佛经的基本信息为如果一个人的信念固若金汤,他就可以摆脱所有的痛苦和煎熬。
刻于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金刚经》,是我国现存的有确切纪年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其卷首的扉页画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有明确时间刊记的版画作品。
扉画长28.5厘米,左上角榜书“祗树给孤独园”,主题为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向四众弟子宣说《金刚经》。有单线边框。扉画中央释迦牟尼身着通肩袈裟,正结跏趺坐在莲花筌蹄上说法。上有天盖,配以翠叶,或为“祗树”之意。左右有护法金刚。前有一桌,盖布垂地,中铺长条花毡,桌上放置香炉等供养物。地铺方格七叶图案地毯。桌前一比丘脱鞋胡跪于台前,正双手合十问法,旁作榜书“长老须菩提”。释迦牟尼两侧有四众弟子16人,分别为国王、大臣、女众、僧人、菩萨,除僧人身着袈裟,其余均着华装。诸人合十恭立,肃默听法。上有两天女散花,盘旋于上;下有双狮子听经,躺卧于下。
《程氏墨苑》明程大约编
《程氏墨苑》是万历年间制墨大师程大约编,著名画家丁云鹏绘图,徽刻名工黄辚、黄应泰、黄应道镌刻的墨谱。分玄工、舆地、人官、物华、儒藏、缁黄六类。为了造势,程还请了当时诸多名流作序,如申时行、董其昌等。
《程氏墨苑》作为四大墨谱之一,是明刊墨谱图版最为宏富、成就最高的古版画名作,印制十分精美,套色印刷有首创之功,是中国古代艺术水准最高的墨谱图集。
其中有著名的“宝象图”共四幅,是西洋宗教铜版画的木刻摹本,绘镌精整无匹,从容淋漓,精妙入神,成功运用中国木刻画平版雕刻的技法,再现了西洋画“兼阴与阳写之”等艺术特点。这是西洋铜版画被首次“移植”于中国木刻画艺苑,是古代中国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艺术经验。
《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
《天工开物》是一本论述农业和手工业的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有关科学技术的重要著作之一。本书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在任江西分宜县教谕期间,宋应星将研究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整理成书。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为十八章,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各章的前后顺序,是以“贵五谷而贱金玉”为原则,先介绍农业,最后才是珠宝制造。全书共有版画123幅,画面明快质朴,兼具直观的生动性和真实性,是很有艺术价值的科学技术版画。
《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农业方面积累的经验以及手工业技术成就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该书记录的许多生产技术目前仍在使用。该著作后来被翻译成日语、法语、英语、德语、意大利语和俄语,并在欧洲和日本广为流传。有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可以与18世纪丹尼斯·狄德罗编制的《百科全书》相媲美。
《本草品汇精要》明刘文泰等撰,王世昌等绘
《本草品汇精要》奉明孝宗(1487?1505年在位)的敕令编绘,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即孝宗驾崩之年)定稿,是明代唯一的官修本草。孝宗驾崩之后,书稿存于内府,近四个多世纪一直未能刊行,但不乏有精抄彩绘本出现。
该书主要汇集《证类本草》《饮膳正要》《绍兴本草》等内容,择其精粹,故名“精要”。全书42卷,收药1815种,分10部(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共有彩绘药图1367幅。内容涉及药物鉴定、炮制、配伍、药理等,还包括民俗文化、健康理念、地理环境等相关方面的内容。
该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彩绘本草百科,书中药图多参照《证类本草》绘制着色,新增的668幅药图是其最大的成就。此外,144幅改绘图也为画家熟悉的日常事物带来更多细节,对象包括菜、鱼、介、禽兽、昆虫及常用药材。太医院的画师还可以据实物写生,尤其是狮子、麋鹿、孔雀等一些珍禽异兽,这部分写实性药图工笔重彩,绚丽非常,是全书的精华。
《十竹斋书画谱》明胡正言编
明末胡正言编印的《十竹斋书画谱》是一本书画册,兼有讲授画法供人临摹的功能。全书分为书画、墨华、果谱、翎毛、兰谱、竹谱、梅谱、石谱八大类,每卷二十图,合共一百六十图,对幅大版,所辑刻的作品既有胡氏自己创作的画图,也有当世名家如吴彬、倪瑛、魏之光、米万钟、文震亨及前代书学大师及画坛巨匠赵孟俯、唐寅、沈周、文征明、陆治、陈道复等人的作品。
《十竹斋书画谱》是中国古代所刊最有价值的彩印本画谱之一,作为我国彩色套印史上饾版套印技术的代表作,是我国版画史上宝贵遗产,对后来的木版水印技艺和版画艺术制作影响较大。
注:饾版,即根据图画颜色的深浅浓淡、阴阳向背,各刻一小块版,印版形如饾钉,故名。
《芥子园画传》清沈心友主持,王概等编
《芥子园画传》又称《芥子园画谱》,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部著名画谱。清代文学家李渔曾在南京营造“芥子园”,并支持其婿沈心友及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编绘画谱,故成书出版之时便以此园命名。此书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有画法浅说、画法歌诀,次为诸家画法,并附简要说明,末为模仿各家画谱。
《芥子园画传》是继《十竹斋书画谱》之后用饾版彩色套印的又一部大型画谱,初印本用开化纸,五色饾版套印,浓淡深浅阴阳向背,不失原稿色泽神态,色调绚丽夺目,气韵自然生动,是名画家描摹、名刻工镌刻的完美结合,代表着清代前期雕版彩色印刷的高峰,在我国印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芥子园画传》的产生,对中国绘画史的影响和贡献是无法磨灭的,300多年来覆刻重刊数十次,至今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人推崇,我国许多近现代的着名画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此书作为学习范本。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清唐岱、沈源合画,乾隆吟诗,汪由敦代书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是一部绘写皇家园囿,与《避暑山庄诗图》堪称殿版画双璧的风景园林画册。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规模宏大,景观秀丽,建筑别具风格,在清代皇家园林中名声卓著。根据乾隆皇帝的旨意,于乾隆九年(1744)由宫廷画师唐岱等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各幅分别附有工部尚书汪由敦所书乾隆《四十景对题诗》,字体一律为大臣奏章所用的宫廷馆阁体。
此本所绘景观,自“正大光明”起,至“洞天深处”止,凡四十图。所绘诸图融入西洋透视画法,建筑诸景皆合法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这一代名园被焚毁,《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的传世就显得更为宝贵。
责编: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