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因互鉴而明亮。
诗歌因吟唱而常新。
服装因得韵而雅致。
交流,碰撞,革新,正是此次策划“诗歌书法服装的共振”17位四川诗人代表作草堂分享会暨“灵韵淳风”姚德淳书法作品展,探索多种文化艺术跨界交流而期待碰撞的一种与众不同的共鸣。
姚德淳,蜀地小楷大家,号百纳馆主、竹庐主人,幼承庭训,四岁习书,迄今五十二载。精于楷书,擅长行书,兼习草、隶、篆诸体,其书秉承传统,追求宁静淡雅。所书小楷作品《金刚经》石刻被石经寺永久收藏;小楷作品《六祖坛经》填补了该经历代无书家书写之空白,深受佛教界、书法界好评。书法大师启功曾赞姚氏书法:“阁下之书法极见功力,深堪佩服”。
此次,草堂个展,展陈姚德淳家训家规书法87件、杜甫诗歌及其他书法11件、当代诗人诗歌书法17件。这批新作可见,姚德淳善用姚氏欧体楷书勾连古今之现实,长于苏体行书落笔走游龙写意无限事。笔墨深处,藏匿着姚德淳淡泊名利之心,隐士出山之雅。
一同陈列的还有根据姚德淳书法印制的唐装、旗袍。堪称一次用姚德淳书法打通诗歌和服装这两种艺术任督二脉神韵的新型书法作品展,既有古朴淳风,也有当代灵韵。
显然,本次展览主角姚德淳,在草堂诗圣高地并不寒冷。因为他身后,站着李亚伟、李自国、靳晓静、潇潇、牛放、凸凹、向以鲜、喻言、陶春、刘泽球、杨宗鸿、王丽、唐蔓琳、鲁娟、钟渔、甘汶灵、彭志强等17位四川代表诗人。
是为诗歌书法服装三种艺术共振的“灵韵淳风”姚德淳书法作品展,策展前言。
个展书家:姚德淳
参会诗人:李亚伟、李自国、靳晓静、潇潇、牛放、凸凹、向以鲜、喻言、陶春、刘泽球、杨宗鸿、王丽、唐蔓琳、鲁娟、钟渔、甘汶灵、彭志强
举办时间:2018年4月6日下午2:30
诗会地点: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大雅堂(草堂南门进入直行200米)
展览地点:杜甫草堂诗书画院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书法馆、读者报社、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协办单位:成都锦帛服饰有限公司、四川嘉祥教育集团、四川战旗嘉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草堂艺术中心
1个书法家和17个诗人,草堂鉴往知来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这首脍炙人口的《壮游》记录了诗圣杜甫青年时期的梦。
其中这个“裘”字,说的就是衣服。我们可以遥想唐朝大诗人杜甫,身着锦衣,骑着白马,和李白、高适等好友一起壮游的画面。
2018年4月6日下午,在杜甫成都旧居——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大雅堂,一场与服装有关、与书法有关的特别诗会,将向诗圣杜甫致敬。
这是成都首次,也是全国首次将诗歌、书法、服装三种艺术整合,跨界共振的一次诗歌分享会。除了朗诵诗歌环节,还有诗歌唐装秀、诗歌旗袍秀,以及古琴演奏大家黄明康女士边弹边吟杜甫经典诗歌《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精彩表演,和四川嘉祥教育集团师生朗诵的17位四川诗人的诗歌代表作。
其实在盛唐,诗歌、书法、服饰,这三种艺术都堪称达到巅峰。迄今,唐诗、唐装和唐代书法,仍在大众中广泛传播。
这次草堂雅集,就将再现盛唐三雅:雅诗,雅书,雅服。
“传承天府文化,弘扬诗圣精神,展示华服之美,鉴赏书法之道。”
这是杜甫草堂策划此次雅集的创意支点。
此次“诗歌书法服装的共振”草堂分享会,有18位主角。
为什么是18位,而不是17位、16位?
两个字:缘分。
四个字:鉴往知来。
做成功一件事情,首先是想法和缘分,然后是参与者和参与感,以及成就感。
缘起正是书法家姚德淳。是他挥毫题写17位当代诗人诗作的书法作品,并且印制在服装设计师高超群设计的唐装和旗袍之上,才有了这次特别也可说另类的诗会。
诗歌,诗歌,诗与歌原本是一家人,可自从诗与歌分家以后,歌还在热,诗却孤立,难以走向大众。
此次草堂雅集,将诗歌、书法、服装三种艺术珠联璧合,正是蓄积多方力量,从共鸣到共振,从而让参展书法家、参会诗人、走秀服装模特相互借力,绽放异彩。
可以说此次17位参会诗人得到邀约是一拍即合,没有半点托词,是为缘分。但也因不少优秀四川诗人有这样那样的事难以分身,不能同行,稍有遗憾。
草堂此举,显然不只是做一场与众不同的诗会,也不仅仅是做一场多品种艺术交融的书法展,因为书法中的诗歌和服装上的书法,可谓互为文创艺术品,探索着诗歌、书法、服装这三种艺术的鉴往知来。
责编: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