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希希导演的采访约在了咖啡馆的包间里,当我们抵达时,有些惊讶地发现,不大的包间里坐得满满当当。高希希导演正坐在一旁,与自己的创作团队紧锣密鼓地讨论剧本。
作者|丁尼生
2018年对于高希希导演,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在今年他有四部作品即将进入拍摄期,在持续的拍摄期间,他还要挤出时间,与团队对剧本进行反复的打磨。当天来访的人当中,既有前来采访的媒体,也有项目片方和编剧。在百忙之中,他仍然挤出时间,和我们探讨了当下行业局势的种种新趋向,面对今年大环境中对于主旋律题材的鼓励,和对历史题材的严格把控,在两种题材都深耕已久的高希希导演,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部剧的火热,对于我来说有点突然。”当我们提出先谈谈正在央视热播,收视率多次破1的《沙海老兵》时,高希希导演坦诚自己有一些意外。
事实上,不只有他一位导演这样想。从2016年《湄公河行动》成为票房黑马后,从大银幕到小荧屏,主旋律的作品都走起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路线,无论是口碑、票房还是收视率,都朝着突破历史记录的方向一路狂飙。小荧屏的《人民的名义》收视率“冲七破八”,创十年新高,《战狼2》同样刷新了中国电影的票房记录。而2018年,《红海行动》再次迎来开门红,现实主义、主旋律军旅题材的东风吹得正劲,显然,小荧屏上迎来众多主旋律作品,且爆款频出。
1
横跨五十年的边疆传奇
正在央视热播的《沙海老兵》,讲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疆建设兵团在天山下开疆扩土的故事。电视剧改编自报告文学《壮哉,沙海老兵村》,2009年由时任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的李卫平撰写。同年,新疆军区拍摄的三集同名电视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沙海老兵》的大量情节,也是出自这部报告文学。虽然当时主旋律的作品远不如现在火热,但高希希导演仍然对这部作品抱有十足的信心。
“当你进入扎根边疆的情境之后,很难不被感动。”为拍摄《沙海老兵》做准备,高希希走访了当年的老兵,剧中王强因为点燃信号而牺牲,女兵上天山缺衣少粮的剧情,大多都来源于真实史实。至今高希希进入回忆的情境中,仍然免不了感慨:
“在改编时,我们只对当年的故事进行了筛拣,并没有进行艺术的夸张。因为当年的条件,已经超出了平常艺术夸张的范畴,甚至可以说超出了人的极限。当年,老兵就在荒野上搭建窝棚,甚至有些女兵因为劳累过度而直接牺牲的。“他们那种建设边疆的热情,也许是当下人无法理解的,简直是忘我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建出一片绿洲。在那样食物极度匮乏,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还是凭借这股力量把边疆建设成了沃土。”
高希希和剧组的主演们,在五十年后,在拍摄过程中实实在在体会了一次沙漠生存之难。《沙海老兵》的剧组在6月份进行拍摄,气温高达五十度,“穿球鞋沙子进到鞋里,会把脚烫伤。”拍摄位置在新疆和甘肃的交接处,基本是在无人区,“进出走两个小时都看不到人,开车都能开到睡着。”
多年后的新疆条件尚且如此,当年的艰苦更是可想而知。在剧情上,高希希采用了三段式“扎根——成长——坚守”的剧作结构,将整个兵团的奋斗史,以群像的形式来打造,正是因为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独立的个体无法在边疆的苦寒酷暑之下立足,团队和信念,是当时解放军能在边疆扎根的原因。
“每个进疆的战士都是璞玉,有着珍贵的品质。”扎根边疆这种历史性任务,并不是塑造一个充满英雄主义的主角,就能够完成。在高希希看来,《沙海老兵》必定是一部群像剧,因为每一个人都在发出独特的光芒。“而导演要做的,就是把他们拿出来开开光,往镜头前一放,就能看到他们闪闪发亮的人性。”
“而对于观众来说,一百个庄严都抵不过一个感动,艺术创作最重要的问题,是创作者选择用什么样的力量和细节来打动观众,让他们跟作品共同呼吸。”
2
主旋律题材不应该有局限
近些年来,主旋律军旅题材,成为了所有影视行业创作者不得不关注的热点。
这对长久生长在部队里的高希希而言,是个感到欣慰的好消息。作为空政话剧团的一名导演,而在他眼里,军旅题材早就应该成为创作的沃土,甚至应该红火得更早一点。
“事实上在其他发达国家的影视中,军旅题材一直是很重要的一类题材。前些年我国在这方面有一些限制,就目前的《红海行动》也好,《战狼2》也好,大多是在海外拍摄,并没有牵涉到我们现在国内的军事力量。”
他谈及自己在2005年拍摄《垂直打击》的经历,当时不少部队和观众的想法,仍然是比较保守的。“当时在剧集里,我们根据5年以后的部队配置提前预估,也询问了保密问题,按照兵种结构给角色装备了较为先进的喉麦、头盔等装备。但当时有不少人认为我们没有这么先进。当时空军的领导表示说:美国人能有自己的英雄,我们为什么不能稍微宣扬一下。这就是我们五年后要的装备,我们想告诉世人,我们的军队是会强大的。”
事实上,只要作品拍得好,任何题材都应可以成为观众讨论的热点。某一题材长期被观众忽视,本来就不是一种常态。而近些年,主旋律军旅题材,正在从保守的状态走向开放。“我们是应该向美国人学习,宣传自己军队的威望。告诉国人,我们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在,我们为什么不能宣传?美国只要国防部批准,需要航母,需要最先进的飞机,展示军力和威严,满足民众的爱国心态,都可以拍。”
而近些年来,大国重器军舰航母在影视作品中的屡屡登场,正是从侧面反映:主旋律军旅题材的天花板正在逐步升高。当创作的锁链被逐步解下,怎么把创作的路走好,就是导演、编剧等创作者自己要留心的事。
“虽然说要有超前意识,但也不能太脱离现实,否则就成了神剧。像抗日战争题材正是因为创作者觉得不过瘾,就开始向神剧发展。无论是手撕鬼子也好,手榴弹炸飞机也好,都是因为创作者觉得这才是视觉。好莱坞也有神剧,他只是包装得很好,既把人文精神包装在神剧里面,也没有忽略结构。”
多年拍戏,他熟悉行业,热衷思考,每一部成功的作品背后都有可探寻的经验“我在分析《红海行动》的过程时,发现这样的戏,既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明星。也没有谈情说爱。这是一个真真实实,连打带撞,男人之间很燃的戏。他照样会受到观众的青睐,我觉得这就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部分。”
事实上,虽然目前主旋律军旅题材已经成为创作的热门。但有不少创作者仍然还沉浸在旧有的概念中。以往“主旋律就是‘喊口号、高大上’”的刻板印象,在高希希眼中其实是略显偏颇的思想。在他看来,主旋律最重要的事,与其他题材并没有什么天壤之别:老老实实讲故事,真实面对自己的创作理念。
“题材是不应该有局限的。即便是古装戏,如果它反映的是我们古人的精神,又和当下的时代相对应,他不是主旋律是什么?只要能对当下有对应,任何内容都会成为主旋律,而不能人为地把它局限住。观众喜欢,观众爱,在作品中能感受到力量,体会文艺作品给他带来这种理念,那它就是主旋律。”
3
创作者只有面对未来
主旋律军旅题材热火的一年,也正是高希希导演忙碌的一年。他对我们谈起了他紧锣密鼓的拍摄计划:“3月28日《江山纪》在横店开机,主演陈宝国、张丰毅、冯绍峰都已经到位了,主要讲的是朱棣建立“永乐盛世”的故事。随后还有《红安兵窑》等其他几个主旋律项目正在进行。”
金牌导演们回归正剧题材,中生代实力派演员被公众屡屡热议,多部主旋律作品开机,这些令人振奋的消息,一时间令人回想起《大明王朝》、《大宅门》等正剧当红的时代来。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小鲜肉和流量虽然屡遭诟病,但仍然引领着新生一代的审美和注意力。随着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根深蒂固,网络已经逐渐取代了电视机在家庭中的位置。
而在高希希看来,顺应时代潮流应当是每个创作者的想法,他既不排斥与年轻演员合作,也对网剧的热潮跃跃欲试:“如果一味不要鲜肉,那银幕也没法看。时代需要更新,一代人跟一代人之间要有联系,老中青相结合,才是最好的效果。比如《江山纪》,前10集都是鲜肉,后面全是老戏骨,人要从小长到大,你不能说,年轻时代也要老戏骨来演,他演不了。但你把鲜肉都排除了,那也不叫戏了。而关于网剧,我现在对网剧情有独钟,我自己家的电视机都不打开,社交话题都是网剧。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自然应该顺应潮流。”
这或许是高希希多年以来在历史中挖掘,以民族为出发点进行思考的结果。“我们绝对不能抱着你曾经辉煌过的想法。创作者只有面对未来一条出路,中国也是这样。如果你想回到过去,那你也只能回到大唐,你面对未来,那就还有更多层面,有无限的可能在。”( 丁尼生)
责编: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