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嗜玉成癖,他在位60年,古玩玉器充斥宫廷,其陈设、衣着、用具、供器及玩物无不用玉、宝石和金银来制作或装饰。乾隆元年,宫中建如意馆,它是以制作玉器为主的宫廷各行手工业作坊,乾隆亲自监制。宫廷玉器在玉山子,薄胎,嵌丝,仿古玉和金玉结合等类别上很有成就,其他诸如人物、动物、插牌、烟壶、首饰等造型工艺都在历史上达到最高水平。所制作的玉器,只要乾隆赏识的看中的,不是题款就是赋诗。开辟了玉雕艺术光辉灿烂、兴旺发达的美好前景。
清乾隆 碧玉雕饕餮纹凤衔活环耳盖炉
清代宫廷,特别是清代中期以后,有大量的仿照古代青铜器所制作的器物,尤其是玉炉、玉瓶、玉壶等室内陈设用品,更是大量采用了古代青铜器的造型。有的是在形状上完全仿古,也就是大小尺寸比例及纹饰特点都仿照古器而做。本件玉炉以碧玉为之,翠色鲜妍夺目,黑褐斑点散布。整器由器盖和器身两部分组成。通体满饰仿古饕餮纹饰,盖钮硕大,满雕龙纹,盖面浅浮雕出戟纹,出戟之间浮雕变形兽面纹。炉身满雕饕餮纹,藉以玉石之自然纹理,如云烟蒸腾,霞气氤氲,美不胜收。炉体两侧肩部浮雕两凤首,双目圆润,凤尖喙下弯,下颌垂羽,尾羽回环颈侧,上以阴线勾勒如意头,双凤匍匐于两耳之上,耳中承活环,耳部曲线柔美自然,毫无做作之姿。整体造型凝练沉稳,图案布局合理,纹饰繁缛细密,雕工精细,打磨精良,既具宫廷造办之庄严奢华,又不失乾隆仿古玉器之雅致脱俗,仿古却不同于古,于富丽中增添古雅之姿,卓然不群,气韵非凡。
清乾隆 青玉留皮御题诗青峰红树图山子
本品似取材于清朝宫廷画师张宗苍的《青峰红树图》。清朝的宫廷绘画,在乾隆时期,以娄东派和虞山派为代表的南宗山水的“正统”文人画风为主导,满足了乾隆皇帝追求绘画作品的意境和气韵的审美思想。张宗苍的绘画强调气韵,他说绘画要“以气韵为要”。山子以青玉为材,质地坚实细腻,温润含蓄,色泽莹亮纯净,留有皮色,色作朱黄,典雅娟秀,呈现凝静华美之态。整件作品为立体圆雕,山势雄伟嶙峋,山间有苍翠茂盛的古松,巧夺天工,温婉大气,布局巧妙。山子一面楷书题《御题青峰红树图》。本品充分利用玉料的皮色加以巧雕,并用人工手法加重皮色以表现古玉沁色,是当时惯用的表现手法,也是明清慕古之风的一种体现。整体形状天然,玉质凝润,包浆老道,纹饰古朴,甚为难得。
清乾隆 青白玉御题诗罗汉山子
本品巧雕一持卷罗汉坐于山中岩壁之下,雕刻刀法流畅深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乃乾隆时期的精品。《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曾多次提及御制玉罗汉,如“青白玉一块……做罗汉十三尊书的纸样呈”及“玉罗汉上旧刻之字磨去俱照新贴本文另刻字”。罗汉山子一般十六或十八成套,上有高宗专为各位罗汉而作的御制诗:“了一切法,参如是经。水流石冷,风过花馨。示囫囵地,示光明藏。立意扫除,是谓理障。”下方石壁刻印:“垂露”、“映水兰香”、“绘月有色有水声”、“惟精惟一”、“乾隆辰翰”。不同套组的罗汉玉山子,刻诗的书体笔法皆略有不同,其中多做楷篆,行书则为乾隆御笔,甚为仅见。本品以行书刻诗,加上诗旁御玺,则题诗应由御作坊工匠,据乾隆御笔书法而刻制,精工细作。
清乾隆 白玉雕福寿双全万代如意
此柄如意以整块和阗白玉雕琢而成,玉质看去温润凝白,触手可感润泽细腻。如意首作云叶式,高浮雕一只蝙蝠展翅于顶端俯首下望。器首正面四周起如意云纹边框,其内正中为一“寿”字,两旁饰葫芦万代纹样。器身呈灵芝式,柄身中部微隆,自上而下渐宽,曲线优美。亦浮雕葫芦万代图案,趾部镂雕展翅蝙蝠,与如意首部相互呼应,尾端做一活环可供垂系流苏之用。整器全长42厘米,在整料雕琢的如意中属于尺寸较大者,所选材料洁白细腻,全无绺裂及杂质。纹饰雕琢结合多种工艺,采用了压地隐起的技法雕琢寿字及葫芦万代纹饰,又以高浮雕及镂雕的技法雕琢蝙蝠纹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设计上别具匠心,极富艺术感染力。加之整器形制雍容典雅,造型端庄,雕工精湛,线条婉转流畅,构图严谨有度,处处彰显出至尊无上的皇家气息。
清乾隆 御题诗白玉仿古龙尾觥
此玉觥为整块白玉雕就,玉质温润,器形及纹饰皆仿商周之际青铜器,古朴华美,蕴含装饰趣味,是明清仿古玉的一个重要器形。玉觥略呈长方形,宽流,盖面做有角的兽头状,口沿及圈足均阴线刻云雷纹一周,器身下腹部浅浮雕螭龙纹带饰。其一侧镂雕爬行状螭龙为柄,龙头覆于口沿边,龙身呈直线型附于觥身一侧,龙脊略扭曲,四只龙爪和龙尾紧贴觥身,矫健灵活。口沿正中下方饰一活环。盖面圆雕一螭虎趴伏其上,目视前方,长尾后卷,鬓毛须髪均细细刻琢。构思巧妙,雕工精细。觥盖内壁上刻乾隆御制诗《咏汉玉龙尾觥》,云“睟如复穆如,千载阅居诸。有刻无痕迹,中孚贯实虚。较之今罕有,惟与古相于。谓曰炎刘物,殊为顿置渠”(见《乾隆御制诗 · 五集 · 卷二十六》),后署“乾隆御题”,尾落“比德”、“朗润”两方篆文章印。器底则刻划“大清乾隆仿古”六字楷书款。
清乾隆 白玉九蟠龙镂空珮
此件玉佩严选精洁无瑕的上佳白玉,呈色粉白凝润,类似羊脂。无可挑剔的完美玉质,可以说是万中选一的最高极致。不仅如此,玉佩的质地珍贵异常,然而却一反常态地采用耗料甚伙的镂空技法雕琢,充分显露极尽奢华之能事的宫廷装饰风格。
玉佩在三连环的构图基础上作九螭龙相互缠绕之貌,中环内镂雕一衔尾蟠螭,蟠螭弯躯侧首,四足弓张,展现唯我独尊的慑人气势。中环四周复作四出头盘绕螭龙,螭龙口衔灵芝,身躯相互迭压缠绕,似有拱卫中间蟠螭的戍守况味。中环两侧的左右两环,除左右位置相互转换外,皆作相互交尾,复又引颈衔咬比邻蟠螭的尾端情状。整体观之,九螭龙相互缠绕,然层次分明,线条流转自然,特别是在镂空技法的巧妙连结下,更有凌空飞舞的灵动视觉效果,诚为设计新颖脱俗的瑰丽佳器。
清乾隆 白玉卧羊
此件白玉卧羊摆件取整块玉料雕琢,白玉质地细腻致密,温润通透,器表包浆丰厚,色泽含蓄,呈现古朴庄重、典雅静谧之美。卧羊造型写实,雕刻精湛,打磨浑圆饱满。瑞羊四足跪卧,前足屈收,後足贴於体侧,羊首硕大,羊角粗壮有力,後卷弯曲。大处简练,小处精秀,神态刻画传神,颈上、後背处毛髮丝丝可见,规整如一,令人叹为观止。其造型与清代宫廷所藏极为相似。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常吉祥的动物。《说文解字》说:“羊,祥也,”“吉祥”常常通假写作“吉羊”,汉瓦当中亦有“大吉羊”之字样。加之古人认为“美”与“善”皆与羊相关,因此,以羊作装饰多为寄托吉祥美好的愿望。
清乾隆 黄玉雕摩羯鱼形摆件
摆件由黄玉雕琢而成,玉色温润沉着,莹润如脂。且因历来产量稀少而备受珍视。明高濂在《遵生八笺•燕闲清赏》中就论道:玉以黄玉为上,羊脂次之……每年春秋两季贡玉中,良者万里不择其一。可见黄玉之珍贵。此件摆件雕塑摩羯鱼形,大小两只,跃起波涛汹涌的水面。鱼的头部已成龙形,鱼身浑圆,厚实饱满,栩栩如生,俗称此类谓之鱼化龙或鲤鱼跃龙门。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