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种下非遗根 传承文化情 ——永清秸秆扎刻技艺走进世纪宝宝幼儿园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3-25 12:38:43
“妈妈,这个小亭子是用什么做的呀?”世纪宝宝幼儿园的孩子们,看着用高粱秆扎刻的中国古建筑,不由好奇万分,惊呼不断。3月16日,世纪宝宝幼儿园特别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秸秆扎刻)传承人徐晶晶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科普并传承传统文化。
 
当日上午9点,世纪宝宝幼儿园活动室外便聚集了不少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和孩子。活动正式开始,徐老师为大家展示了秸秆扎刻的各类古建筑模型,“高粱秆扎刻是一种以高粱秆为原料,以卡尺、锥子、小刀、竹签等为工具,靠手工扎制大到各类古建筑模型小到蝈蝈笼子、筷笼子等民间手工制作艺术,”她介绍说:“高粱秆扎刻的基本特点有仿古建筑的特征;平衡、稳定的物理特征;榫、槽、角度的几何特征;中国古建筑的观赏性特征;‘六节稳固’(古建筑斗拱)的创作性特征。高粱杆扎刻从形制、结构和制作程序等方面看,与中国古代建筑是一脉相承的,被西方学者称赞为‘东方构成学的典范’,堪称‘中国一绝’。”
 
活动中,老师们将制作秸秆风车的材料派发给每个家庭,每个步骤开始前,徐老师都在台上做了详细解释和演示。孩子们在徐老师的指导下学做秸秆风车,了解制作秸秆风车的材料和制作方法,感受制作风车的快乐。活动中,孩子们还将风车放在一起作比较,比比谁的风车更漂亮,并向小朋友介绍了自己风车的颜色、制作过程及特点。
 
记者在现场看到,20个家庭制作方式不尽相同,既有家长先做示范,孩子再接着做,也有家长孩子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每个步骤的。但相同的是,在过程中,每位家长都会耐心在旁指导孩子制作,还不时拿出手机拍照或摄影,记录孩子认真制作的画面,现场既温馨又热闹。约40分钟后,大部分家庭的风车已制作完成,“星期六我要拿自己手做的风车出去玩!”拿着成品,幼儿园的小朋友兴奋地对妈妈说。制作完成后,家长们也纷纷表示,孩子们拿着自己做的风车特别自豪,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的幼儿园生活,也是使孩子们亲近了自然,感受了亲子之乐,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给他们成长的历程中留下温馨、美好的回忆。
 
活动的最后,老师们组织小朋友进行“比比谁的风车转得快”比赛活动。孩子们在操场上通过跑、吹、迎着风等方法让风车转起来,欢快的笑声在园区里回荡,孩子们兴致很高。世纪宝宝幼儿园园长张若微表示,这次活动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我们把民俗活动、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幼儿的教育中,希望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对民间扎刻艺术的热爱,让幼儿从小了解民间扎刻的艺术美,充分体现了让每个生命懂生活、要艺术、精彩人生的办园理念。
 
徐晶晶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幼儿园活动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孩子们近距离体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责编: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