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的达·芬奇”;他的作品追求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在观众中造成逻辑上的混乱,使他们受到奇特、意外的诱惑;他在达达运动和超现实主义艺术中,均居于主导地位。他就是在所有与超现实主义有关的艺术家中最具独立精神的马克斯·恩斯特。
1891年马克斯·恩斯特出生在德国科隆附近的布鲁尔小镇,自学成才成为画家。20世纪20年代开始活跃于巴黎,二次大战因避难逃亡美洲,又影响了美国新艺术的发展。1954年,他获得了威尼斯双年展大奖,从此赢得了国际声誉。
幻觉是恩斯特艺术表现的基础,对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曾在书中记录过幼时体验的幻觉及特质。他还曾在波恩大学学习尼采和弗洛伊德的思想、艺术史、以及德国文学。他对当时新兴的精神学极为感兴趣,以至于经常出入精神病院,对患者进行仔细的研究。
自1923年起,他使用“意识流记述法”进行创作,力图展示出一个超现实主义的世界。上世纪20年代,出现了所谓“幻觉主题”,在恩斯特的作品中也产生了共鸣。他利用色彩和变形的手段,创造出了梦幻般的景致:“充满了植物与动物遗迹的凝结物。”同时,他还描绘被撕碎的形体,离奇的动物及幽灵般的女性形象……
《被夜莺吓着了的两个孩子》是木板拼贴与油画的结合体。与他这一时期的许多作品一样,它是令人费解的。我们看到,木头拼贴而成的房子及栅栏分别越出了左右画框。田野、天空和远处的建筑构成了一个看上去十分美好的小世界。在这个小世界里,门铃被夸张得那么大,但手却始终够不着它。夜莺会带来美妙歌声,却吓着了两个孩子。显然,我们对此无法理解、无法解释,这是一个一反常态的梦幻世界。也许,它还暗喻了艺术家年幼时的经历:他的小妹妹出生了,恰恰他的宠物小鹦鹉死了。过去的这种魔幻感与现在的某种无意识相结合,使作品抹上了奇异的感觉。
马克斯·恩斯特油画《新娘的婚纱》这幅色彩浓郁的作品中,展示的是超现实主义图景,画面上充满了非逻辑性的荒诞感。美丽的新娘裸体披着鲜红的婚纱,却有一只猫头鹰般的头。新娘的右侧为一裸女,裸女下方有一个丑陋的怪人,左侧为鸳鸯头颅的人身武士,手执长矛。这一婚礼场景的荒诞性,显示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超现实性联想形式,充满了梦幻的内容,表现了一种潜在的意识和情感,表达了在现实中被压抑的欲望,并将其转化为无意识的表现形式。
进入七十年代,恩斯特开始对宏大的宇宙大感兴趣,绘了星星分布的系列画。他还拼贴了地球与星座图,表明他对宇宙的一种梦想。《布置》是一九七四年画的。这幅图好像描绘了天体运行图。中央的同心圆看似月或日、画面下方的弧线大概表示地球。恩斯特对宇宙绘画实验的兴趣,使他想象力扩大。他并不像马格里特、达利等那样老是接近于日常生活和崇尚性欲主义。他像古代哲学家一样,对宇宙的生成及元素问生成的秘密抱有关心的态度。他的主题是大海、天体、森林、植物、矿物、动物,还把视野扩充到宇宙。
其创作运用自动书写技法(如拼贴法、摩擦法、刮擦法、腾印法、滴彩法、蒙太奇剪接法)并参照潜藏于生命与无生命物中的矛盾状态,以及个人独特的幻想情境、将造型与主题予以组合排列,而成为一复杂,难以用传统分析方式解读的作品。他想以如此多元的过程来替代绘画,最后却变成了影响许多后辈以观念与过程来创作的先驱艺术家。
责编: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