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下午,“陕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精准扶贫高峰论坛”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行。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国际园艺学会主席德鲁、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魏增军、中国农产品流通学会会长张玉香、国务院参事刘志仁等出席论坛开幕式。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薛建兴主持论坛开幕式。
论坛上,陕西省副省长魏增军发表了致辞,陕西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文引学介绍了陕西苹果产业扶贫和陕西苹果“三年百市”推介活动。尹伟伦院士、赵春江院士、京东集团董事长刘强东、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朱明分别就果业扶贫、大数据扶贫、产业发展、产业助推等方面做了主题演讲。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宣读了国家八大协(学)会助推陕西苹果产业扶贫的倡议书。
世界苹果看中国,中国苹果看陕西。陕西是全球集中连片的最大苹果种植区,目前种植面积逾千万亩,年产量达到1100多万吨,全世界1/7的苹果,1/3的果汁产自陕西。苹果产业,是陕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相关从业人数过千万,实现了果业强、果农富、果香美。可谓是“一颗红苹果,撑起一方经济”。陕西苹果产业成为世界级产业,陕西苹果成为国际范的产品。
据文引学介绍,陕西的苹果产业具备以下显著特点:一是产业规模大。苹果种植遍布陕西黄土高原,种植区域从东到西绵延300公里,横跨200公里。全省有45个苹果基地县,种植面积1100多万亩,年产量达到1100多万吨。二是苹果质量优。海拔、光照、温差、土层深度以及充沛的年降雨量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造就了着色好、口味浓、果型佳、果肉脆的陕西苹果,打造出全国认证区域最广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是研发能力强。陕西拥有国家级苹果产业研发团队,在全国唯一的高新产业技术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大批专家在几十年的实践中,在16个实验站孕育出了不同时季成熟的产品,让全国人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最好的苹果。四是产业化程度高。全产业链中聚合了126家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产业。五是品牌溢价效应凸显。陕西还是生产绿色无公害苹果的优质产区。近年来,该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优质苹果基地建设,推进生产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建设了8个国家苹果实验站,无公害,绿色有机面积超过60%。国家级苹果批发市场落户陕西洛川,洛川苹果品牌价值达到69亿元。陕西苹果品牌,带动相关11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3个公共品牌接入该省农产品,全国品牌店超过了400多家,一斤苹果三块钱,正在加速向一个苹果三块钱迈进。
德鲁表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产量占全球50%以上,中国苹果产业的发展对于全球苹果的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陕西苹果无论从产量和品质来说,都是中国苹果产业的“领头羊”。但是,目前贸易、流通的短板已经制约了中国苹果产业的发展,希望本次活动能起到促进苹果的贸易和流通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国际园艺学会在陕西先后与有关方面联合举办了首届世界苹果大会和首届世界猕猴桃大会,国际园艺学会积极支持陕西果业的发展,倡导、支持、也愿意帮助在陕西建立世界苹果研究院。今年,国际园艺学会将与陕西方面共同举办第二届世界饮品大会暨2018年中国果汁大会。
魏增军表示,陕西省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基本形成了“小苹果,大产业”、“一个产业链,脱贫一千万”的脱贫致富格局,依靠苹果产业脱贫致富已成为广大果区农民的共识。陕西果业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积极探索由大变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创新发展之路,促进陕西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陕西脱贫攻坚深入有效的推进。
论坛还举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签约仪式。包括“第二届世界饮品大会协议暨2018年中国好苹果大赛、国家级苹果大数据中心、做强陕西苹果产业助推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等重大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