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完善上海制造业的创新体系,推动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和升级,昨天(21日),“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制造业创新中心专家研讨会”在沪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范书建、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傅新华、总工程师张英出席会议。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中国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中国科学院郑有炓院士、祝世宁院士、王曦院士、杨德仁院士、李儒新院士,中电海康集团研究院赵建坤院长、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陈南翔常务副董事长等专家参与研讨。
研讨会由傅新华副主任主持,张英总工程师汇报了本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总体推进情况。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上海芯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潇分别汇报了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
范书建副司长指出,集成电路和智能传感器领域列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总体布局范围,上海在这两个领域具有全国领先水平,具备组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条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具有三个鲜明特征:一是高起点布局。聚焦共性关键技术、瞄准国际竞争,打造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二是强合作开放。通过“公司+联盟”模式,通过强强联合,实现实体化运作,形成开放性的制造业创新平台,为整个领域发展提供支撑;三是可持续发展。鼓励探索产业基金等形式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不断发展壮大,形成自我造血良性循环。范书建副司长同时对上海集成电路和智能传感器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建设定位、人才聚集、发展目标、建设进程等方面给予了具体指导。
与会专家认为,集成电路和智能传感器是国家制造业基础,关乎国家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上海建设国家级集成电路和智能传感器制造业创新中条件成熟,需求紧迫。并提出主要意见:一是关注人才培养,特别是高级技术工匠需求;二是关注创新成果扩散,助力更多中小企业在这一平台上得到惠及发展;三是探索形成专利保护机制,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平台建设保护整体行业利益。
市经济信息化委技术进步处、电子信息产业处,市经济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上海华虹集团,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上海芯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负责同志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