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网红”达利你别走,我想跟你学涨粉

文章来源:固安信息港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3-03 19:45:53
吃过宵夜汤圆,赏过放给别人的烟火(元宵节)后,没人能找到理由,不从无法工作的阴霾中走出来了。走出来,迈向春天,迈入国人心理上真正的新一年。
 
春节期间,给我带来最大冲击的,是我上四年级的表妹,已经晋升为“小网红”行列,录起了视频,并频频和自己的一众粉丝热情互动。她最新的更博,是在回上海的高铁上录制的试喝某品牌蓝汽水。
 
尽管“时髦”在地域、圈层和年龄层间的传递有渐次顺序,但每天数着自己的粉丝涨了多少,有多少新的留言点赞,竟也成了一个00后小姑娘的日常,我瞬间感觉自己被大潮拍落。
 
感受一下来自达利儿时的冷酷嘲讽,都说三岁看大,小时候的达利俨然一副人精儿模样,怎也没想到居然颜值还这么高妙
 
Andy Warhol“每个人都可以成名十五分钟”的预言会不会在下一个十年全面到来,我很茫然,一眼望见十年后的我,还在对着镜头傻笑。
 
感到未来生存的艰难压力,我不禁想起“网红”的渊源,揣摩起这一行当的职业诉求来。
 
左思右忖,艺术界名人想必是最有说头的,他们历来拥有最感性的灵魂和最强的心脏,最招“黑”的体质和最不怕“黑”的人设,一个人的胡子最先浮现在我的眼前——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
 
达利同款emoji表情(非官方)
 
说道达利,官方自有一套说法,形容他亦真亦幻、亦魔亦邪、亦痴亦狂、亦疯亦癫,他能窥探自己梦境的最深邃处,又能感知宇宙星辰之浩渺;他的作品宛若神谕,他对爱情忠贞不渝,他和毕加索、安迪沃霍尔齐名,享生前身后名;他是同名哥哥的转世、艺术界的奇迹······
 
一代男神
 
之胡须还未“走起”的时候
 
他在生前签署了多份作品版权合同,以至于不少靠他挣钱的人在其逝世后打起了口水战;离世28年后,有人突然曝光自己是其私生女;为亲子鉴定而开启的挖掘工作,令他的标胡须在棺材里被见证,标志性的曲线还是那样优美······
 
大量野史,以及生前和达利交集颇深的人(斯坦·劳里森斯便是其中之一),出书重写达利戏剧性的一生(著有畅销书《达利的骗局》),其中达利高调的言行,和兢兢业业、旷日持久的自我经营,我怎么看怎么觉得,达利简直就是“当代型男网红终极模板”,我在此为大家总结一二——
 
当代
 
型男网红
 
终极模板
 
1。形象经营,不如漫漫“微整形”
 
达利曾说过,“很多美国人夏天到西班牙来探访我,他们是想看我的画吗?其实并非如此,他们只是对我的胡子感兴趣。人们并不需要一个伟大的画家,他们只需要一对漂亮的胡子。”
 
达利并不是天生毛发惊人的人,而他对胡须投入的心思,绝不比当代网红对自己睫毛眼线玻尿酸的投入少,或者说,达利早已把自己的胡须作为一件随身携带的作品,一项一生的“微整形”事业。
 
达利在见人之前,会摆弄胡须,尽量让它翘起。小野洋子(Yoko Ono)见状,向达利讨要一簇他的胡须,达利开价1万美金,洋子欣然答应。在收到支票后,达利赠与洋子一片——形似胡须的干草。
 
小野洋子、列侬和达利
 
“画家的秘密在于胡子的顶端”,怎能轻易的把自己最大的秘密以金钱相易!
 
百变的胡须是达利永恒灵动的符号,也恰好为他风格“奇异”的着装画上点睛之笔。达利从不对自己的衣着设限,不论阔腿长裤或灯笼裤,开领Polo衫或豹纹毛衣,运动型外套或网球毛衣都能驾驭,日后跨界进军时尚指日可待。
 
就问时不时髦,(向左滑动)我想要达利同款小红帽、同款豹纹衫、同款大龙虾、同款鸽子、同款睡裤······
 
达利对于如何让“曝光”事半功倍十分熟稔,如果他活在当下,也会自带一露面就分分钟上头条的节奏。被记住,是成为网红的基本要素之一。
 
事实证明,他标志性的整体形象,等同于“达利”符号,为它揽接了一众广告代言,可以说是首位接广告到手软的艺术家。
 
2。圈粉主要靠才华
 
达利18岁离开故乡,前往马德里学习美术,成长时期性格内向的他,开始像海绵一样迅速吸收新环境的营养,从改换自己的行头开始,积极调整自己害羞的性格。
 
他摇身一变他人眼中“稀奇古怪”的达利,并在创作上潜心打磨手头功夫,揣摩具有颠覆性的创作风格。大学时期,达利已开始积极联络当时已负盛名的艺术家,广结好友,并向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拿破仑的鼻子,变成了一个怀孕女人,他的影子忧郁地行走在古老的废墟上》|按照达利的说法,这个长到令人想翻白眼的标题就是对整个画面的总结。这幅典型的达利式超现实主义作品充满了细致入微的巧妙密码,其中最值得玩味的就是拿破仑的半胸像。达利自幼崇拜拿破仑,曾说自己“6岁想当厨师,7岁想成为拿破仑”。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浅析达利的人格类型,他在日后的诸多表现可以证明,达利属多半出于害羞而表现出内向的“伪内向型人格”,在心底,达利甚至比外向型人格具有更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对于寻得他人回应的内在渴求,并自视颇高。
 
几乎是天生的自我营销大师,让达利在决心大学辍学前,扬言学校没有老师能够指导他,从而顺理成章失去了学院学习的机会,风风火火赶往超现实主义者的聚集地,开启人生新的一章。
 
3。审时度势,和“官号”互粉
 
达利的青年时期,正处于欧洲文艺界酝酿“超现实主义”势头正猛的时期,这个在当时的精英阶层间耳口相传的时髦高阶词语,其背后的理论支撑,来自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学,即对于人的潜意识(例如梦境)的研究理论。
 
当时,由弗洛伊德刮起的智力旋风,从英吉利海峡向东吹向欧洲大陆,向西波及北美板块,从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人不曾听闻弗洛伊德的名字。
 
Sigmund Freud
 
最先响应起来的是文学界,法国诗人安德烈·布莱顿(Andre Breton)在他的诗歌中,首次以奇幻瑰怪的风格,将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甚至灵异噱头相杂糅,并广受赞誉。
 
Andre Breton
 
法国作家布洛东在巴黎发表的《超现实主义宣言》中谈到:“应该感谢弗洛伊德的发现。他将这些发现形成了一股思潮,而借助这一股思潮,人类的探索者便得以做更进一步的发掘,而不必拘泥于眼前的现实。想象或许正在夺回自己的权利”。
 
布勒东所著《超现实主义宣言》
 
达利,无疑是将超现实主义以绘画的方式推向巅峰的一人,他遵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炫目的想象力,描绘人的精神,甚至追求通过艺术创作“演绎”癫狂幻象。
 
《尼禄的鼻子接近分解》|这幅油画是达利“核能神秘”时期的一大代表佳作。所谓“核能神秘”,是达利在二战后有感于战争的残暴和原子能的颠覆力量而发展出的一种艺术风格,以通过核物理学、数学等科学视角来表达宗教主题。
 
在那个崇尚知识理性、文艺之风鼎盛、恰逢两战罅隙的时期,精英阶层相互抱团取暖,紧跟时代最新鲜、权威的知识,并将成果迅速糅合在自己的创作中。如果说科学、哲学、文学是当时的“官微”,达利则精明的响应了号召,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外表疯癫、内里深邃的乖戾形象,开始大步游走在各学科、各领域之间。
 
4。放狠话、讲荤话、真真假假不像话
 
达利说:
 
“话语之存在,是为将你引入歧途。”
 
“我像不喜欢复制品一样不喜欢原作。”
 
“我将吻每个比我更高贵的人的屁股。”
 
“我爱慕自我宣传,因为我的作品主要都是‘自我’;重要的是我创造了‘达利’。”
 
“从艺术观点来看,只有我晚期的绘画才具有雄伟的野心,只有在这些绘画中,我才做到了把所有的东西融合在一起。”
 
······
 
达利遛着他养的食蚁兽1969年拍摄于巴黎
 
5。多元跨界
 
他为众多高级百货设计展示橱窗。
 
Bonwit Teller's store windows/Salvador Dali
 
涉足珠宝设计,其代表作“石榴心”胸针(左图)是特意为妻子Gala设计的。
 
这是一枚机械胸针,内部安装了精微复杂的动力系统,Gala每走一步,它就跳动一下,如同一颗真正的金属心脏。
 
此外达利设计的这款红唇沙发,启发了很多现代家居设计师,传统物品也可以脑洞大开,注入奇幻的想象力。
 
在美国,迪士尼动画的巨大成功,也让达利的超现实主义得以生动展现。在1946年达利和迪士尼工作室的John Hench花了8个月的时间创作了一部动画片《Destino》(命运)。
 
动画中随处可见达利钟爱的元素,眼睛、海滩、礁石等,这部短片充满令人难以理解的虚幻印象。
 
然而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迪士尼由于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了这部片子的发行日期无限延迟,到了21世纪才得以重见天日。
 
1945年,达利应希区柯克邀请,参与了电影《爱德华大夫》的场景设计。该片是电影史上第一个以精神分析学为主题的影片之一,并获得了第十八届奥斯卡最佳戏剧片和最佳原创音乐奖。
 
6。痴情男携挚爱浪一辈子
 
达利无可救药的爱上了朋友的妻子Gala——一个比他大10岁的俄国女人,并毕生以她作为自己的缪斯和心灵的慰藉。达利的许多作品中,都在隐喻地秀恩爱、撒狗粮。
 
当创作成为一种演绎法,大众最好奇的,终究还是作品背后鲜活的人。也许,达利在他所处的时代,活着活着也明白了:“存在就是营销,表达就是包装”,经营自我,成了他最重要的事业,而“网红”,不就是让人具有商品的属性?
 
达利在全球的热潮导致他近年来展览不断,现在在北京蓝色港湾的央·美术馆正在展出《疯狂达利艺术展》,此次展览是2017-2018年度大中华区唯一官方授权的展览。还没看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不然不知道还要再等几年了。
 
疯狂达利艺术展
 
展览日期:2018年1月1日-3月31日
 
开馆时间:10:00-22:00(无闭馆日)
 
展览地址:北京朝阳公园路6号蓝色港湾国际商区14号楼三层·央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