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路街道地处长宁区东部,与静安区、徐汇区接壤,是中共长宁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机关所在地,是长宁区通往中心城区的门户。社区中集中了较多的社会知名人士,一批市、区重点教育单位均在辖区内,众多优秀历史建筑也分布其中。
江苏路街道近几年一直把内涵建设作为社区学校建设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抓突破,补短板,使社区学校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1
领导重视目标明确探索内涵建设新模式
江苏路街道坚持以全面提高居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培育学习型组织为依托,以构建社区文化体系为突破,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学习育人、学习兴政、学习兴业的新模式。
1
加强组织管理
01.png
▲党工委会议听取社区教育工作汇报
2
专题推进落实
02.png
▲召开年中社区教育工作专题推进会
3
经费保障到位
▲经费增长情况
4
办学目标明确
➤指导思想:“十九大”“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办学宗旨:“数字惠民、文化凝人、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和谐发展”
➤办学思路:提供市民人格发展、文化艺术、健康休闲、生活价值等多元化教育学习平台
2
夯实基础加强保障丰富内涵建设新内容
➤科学规范管理
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教学质量测评反馈。
➤扩大办学规模
随着江苏路街道社区学校搬入新建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市民对社区教育和社区文化活动的呼声及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要求,近几年来,学校根据办学实际情况对开设课程进行调整。新开课程6门,新增班级10个,每学期社区学校班级数保持在50个左右。
➤加强队伍建设
在社区学校内涵建设过程中,管理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非常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专业培训、定期调研活动、专题教育等多种举措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江苏路街道社区学校教师队伍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注重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中,学校本着边建设边开发的指导思想,每学期增设一到两门受居民欢迎、有利于提升居民人文素养的新课程。每年完成两门校本教材和两门教学点讲义的编写工作,积极改善学校的课程结构。
➤创新课程形式
在教学中倡导创新改革,积极组织好四种形式的教育:
一是开设公益性的课程,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和文化需求;
二是开设互助式课程,让能者为师,大家既是学习者,也是授课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是充分利用辖区内的各类人才联手社会组织,开设市场化社区学校课程,拓宽社区学校课程资源,增加学员对课程的选择性,扩大社区教育的覆盖面;
四是数字化学习。利用“长宁区江苏社区发布”微信平台,及时发布社区学校招生信息和培训活动信息;每学期免费培训居民,登陆“学在数字长宁网”学习平台,结合每年开展的网上读书活动,倡导居民进行数字化学习。
公益性课程.png
1
◀公益性课程
互助课程.png
2
互助式课程▶
市场化课程.png
3
◀市场化课程
数字化课程云视课堂.png
4
数字化课程-云视课堂▶
➤整合社区资源
在校务委员会协调下,街道社区服务办牵头对社区内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对社区中教育资源的全面整合;
✓对具有教育功能的各种机构的系统协调,形成合理结构,使其在社区教育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3
挖掘底蕴传承文脉彰显内涵建设新特色
江苏路社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统计,辖区内50余处老房子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60余处名人旧居被列入市不可移动名录。
undefined
1
◀市三女中
(原中西女中)
undefined
2
万航渡路540号华园▶
undefined
3
◀愚园路1293弄
俭德坊
undefined
4
长宁区少年宫
(王伯群旧居)▶
除此以外,还建设了社区特色品牌“老弄堂文化”:近年来,街道在深入发展社区教育的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老弄堂文化”的社区特色品牌。
image35.jpeg
参观老弄堂
照片展
image33.jpeg
青年人讲
老洋房故事
image34.jpeg
青少年参观
老洋房
4
对照要求参与创评展现内涵建设显著成效
主动对照市、区社区教育、组织市民积极参与各类创评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拓展思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受益人次逐年增加:新开课程6门,新增班级10个,学习人数逐年提升。
➤示范先进社区:街道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学习型社区建设研究实验基地、上海市学习型社区实验基地、上海市科普示范先进社区、2013-2014年上海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镇等。
➤特色项目均被采用:华山教学点的区特色项目《信息化服务构建市民学习交流互助项目》和曹家堰教学点的《混合型社区市民教育向融合型发展学习模式教学的实验》被编入长宁区学习型城区建设系列文集。
▲各类获奖情况
关于后续内涵建设发展思考
江苏路街道社区学校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根据长宁区建设精品城区的要求,在未来的内涵建设中,以凝聚和提高居民整体素养为目标,以传承和发扬社区优秀文化为方向,以让居民实践和感受为抓手,集学习和体验为一体使社区学校成为培养居民情趣和品味的主阵地,幸福和谐的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