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北京国家话剧院剧场,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在《你若离开,我便浪迹天涯…》的精彩演出中拉开帷幕。
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
此次邀请展历时4个半月,来自全国各大国有话剧院团、民营剧团和学校剧社的18部大剧场剧目和10部小剧场剧目,将在国家话剧院剧场、国家话剧院小剧场、国家话剧院先锋剧场和天桥艺术中心陆续亮相。本届邀请展,也是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中国原创话剧作品的首次集中展演,展示了全国话剧艺术工作者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成果。
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创办于2015年,是经文化部批准举办的一项全国性戏剧演出活动。经过几年努力,已经成为原创优秀戏剧作品的重要展示阵地和交流平台,被誉为探测原创话剧和主流话剧创作趋势方向和艺术水准的风向标,在业内和观众中颇具影响力,为推动中国话剧创作演出的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延续前几届展览的主题,本届邀请展依然坚持“重视原创、紧跟时代、艺术精湛、服务人民”的宗旨,强调话剧的人民性、时代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在这样的宗旨指导下,国家话剧院组织专家委员会从申报的几十部剧目中,最终遴选出了18部大剧场剧目和10部小剧场剧目在本届邀请展亮相。这些剧目主题深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表演精湛,体现了“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话剧艺术工作者坚持深入生活、反映时代的创作理念,也展现了话剧创作坚持中国原创、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担当。
加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
本届邀请展的参演剧目中,共有12部大剧场剧目和10部小剧场剧目为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占参演剧目的近90%。这些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其中不少作品是话剧艺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文艺创造。既有反映英模事迹的《谷文昌》《在变老之前远去》,也有反映普通人生活境遇的《陶里街23号》;既有表现青年人爱情生活的《你的侧脸》,也有表达老年人生活困境的《老有所依》《家客》;既有反映军旅生活的《拯救大兵友友》,也有表现现代人对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缂丝箭衣》。
其中,为帮助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排演《共同家园》,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白皓天克服强烈的高原反应,先后14次赴藏开展工作,确定主创、筹建剧组,深入农牧区采风体验,现场指导创作演出;云南省话剧院带来的《独龙天路》,以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模范高德荣为原型,将独龙族的历史沿革和高德荣的故事整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使命担当和价值追求;《闽宁镇移民之歌》以宁夏一个贫困山村的变化,展现了宁夏生态移民搬迁的历史工程。
让经典作品永不褪色
本届邀请展中,不少剧院拿出了“镇院之宝”的经典复排版本,让青年演员在舞台实践中传承精品,让剧院经典作品永不褪色。其中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的《父亲》以一个工人家庭为背景,反映了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型期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精神冲击和巨大变化,该剧已演出490场,观众达到98万人次,几乎包揽所有国家级戏剧奖项;由山西省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的《立秋》,已经成为山西省最响亮的文化名片之一,2014年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立秋》开设了青年表演人才班,此次演出也是青年演员的一次全面展示。
此外,参演的几部历史题材作品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理念、价值追求,赋予时代新意、创新表现形式,进行艺术转化和提升,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传递红色记忆的《董必武》、以戏剧的视角观照戊戌变法的《北京法源寺》、用萧红作品串起她一生传奇经历的《萧红》等。
坚持艺术为民文化惠民
本次邀请展将继续开展戏剧进社区、戏剧进校园等公益演出活动,将组织活跃在舞台上的一批基层院团和民营院团在西城区部分学校演出《缂丝箭衣》《你好青春》《面人儿》《母亲颂》等作品。展演还将为西城区辖区中小学校师生、务工人员、干部职工和社区群众定向免费赠送一定比例的演出票,并举办多场话剧艺术讲座、评论研讨和演后谈等活动,提升观众话剧审美和鉴赏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艺术发展成果。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第四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组委会主席周予援表示,本届展演可谓全国话剧艺术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话剧艺术工作者将继续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