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一段岁月都会留下独特、不可磨灭的印记。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全国约有1730万名知识青年参与其中,特别是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号召的发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进入高潮,至70年代末结束,全国有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农村,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为历史写下了不平凡的一页。
当前,最早一批50年代的下放知青,许多已不在人世;“文革”期间大规模上山下乡的“老三届”知青,如今已是年届七旬的老人;最后一批1977年下放的知青,也都进入了退休之年。为征集抢救濒临失去的知青档案,真实、生动地记录和反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档案馆馆藏,沂水档案局将自2018年3月份启动知青档案征集工作,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支持,共同留存历史、珍藏记忆。
一、档案征集范围
各级党委、政府下发的有关文件,各类知青会议文件,反映知青生活的各种报刊、文件汇编等资料,有关动员、安置知青上山下乡的决定、纪要、简报、名册、统计资料、分配档案,知青招工、提干、参军、入学等工作和其他安置工作的文件;知青在工作、生活中保存下来的画册、宣传画、标语、书信、日记、笔记、手抄本、志愿书、倡议书、先进事迹材料、处分材料、证件、证书、票据、奖章、奖状、奖品、喜报、购物券、记工本、记账册等实物;上山下乡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原始资料;以上山下乡为背景的回忆录、传记等文艺、学术作品及原稿;知青返城后各行各业有所建树的代表人物档案资料,返回当年插队点进行扶贫帮困、发展经济社会事业等有关资料,知青社团组织活动资料;其他有关照片、录音、录像、电影胶片、光盘资料(含口述档案视频等)及有纪念意义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品、服饰等实物。
二、档案征集与存放
档案征集采取自愿捐赠的方式,征集的档案将永久存放于档案馆并颁发收藏证明、证书,档案局将尊重捐赠者意愿决定是否向社会开放。捐赠者享有优先利用权,可随时优先无偿查阅利用捐赠档案(对于个别不愿捐赠而又确有价值的档案资料,档案馆在征得所有者同意后,可进行复制并公布利用,或由档案馆免费代管,代管期间档案馆对档案的安全和保密负责)。
捐赠档案可邮寄、网传或直接送达,也可来函告知地址,由档案局派人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