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电影人“我的电影观念”第11期
出品:良介文化
策划:世界电影节投寄服务平台
监制:萧十一郎
主编:王木木
责编:AMOJOR
采访:王木木
嘉宾:杜斌
杜斌,2016年9月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策划院线电影《无可替代》。2017年出品电影《双面新娘》并担任导演,获得2018洛杉矶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导演。世界电影节公众号投寄服务平台在信息咨询等方面为该影片送奖世界各大电影节提供了专业服务。
2018年2月3日,杜斌收到了来自洛杉矶电影金像奖的邮件,祝贺他凭借第一部长片作品《双面新娘》获得最佳新人导演奖。春节来临之际,这无疑是杜斌收到的最振奋人心的新年礼物,也是他电影道路的一个新起点。当“最佳新人导演”头衔还未花落杜斌之时,他还仅仅是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班的学生,给自己定下每天看两部电影的任务,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一年时间。杜斌说,看电影也是一种学习,而学习也是他的工作。
当电影成为工作
Q:您从什么时候萌生拍电影的想法的?
A:我是从小就有个电影梦,但是那时候拍电影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太遥远了,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机会去做这件事。但是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摄影技术颠覆性的改变,让拍摄电影的成本大幅降低了。另外就是我们迎来内容为王的时代,小成本电影越来越受到青睐,正是因为这些,我的电影梦才能变成现实。
Q:听说您给自己定了个每天必须看两部电影的任务,为什么想这样做?有没有哪些对您影响较大的作品和导演?
A:我认为阅片量非常重要,所以把它当作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其实就是向一些优秀的影片学习,同样一个故事,你会怎么讲,别人会怎么讲?还有叙事方式、镜头语言、拍摄技巧、剪辑手法等等,都是学习和提高的地方。
对我影响最大的电影是《阿凡达》。它带给我的震撼是我观影史上最大的,可能也和一些个人经历有关吧,感触比较深。我们最终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没有人替我们做决定,这要靠我们自己去决定。每个人的经历、家庭、生活环境都不一样,所以选择的路都会不一样,你的选择背后肯定有一个强大的理由。这个理由能不能自始至终去支撑你?世界上可能有99.9%的人没有这个理由或者最终放弃了,但是真正成功的人会视理由为信念,并一如既往的拼搏下去。这正是《阿凡达》里面的男主角杰克。
有时候你全身的力量会形成一股莫名的冲动,这股冲动能激励你不断前行,无所畏惧。其实正是《阿凡达》给我的力量,让我义无返顾的选择了电影。所以这部影片对我来讲有特殊的意义。
另外还有《肖申克的救赎》、《霸王别姬》、台湾的《赛德克巴莱》等影片对我影响也很大。最喜欢的导演是詹姆斯·卡梅隆。
(电影《阿凡达》海报)
“贞子之父”铃木光司在谈起为什么人们喜欢看恐怖片时曾说,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由于未知而产生的恐惧逐步消退。但是,恐惧作为人类的正常感情之一,麻木掉的话并不会对生活产生正面影响。观众在恐怖片中寻找刺激,导演也要不断寻找新的刺激以满足挑剔的观众,这被杜斌称为一场心理博弈。
坚定的“故事本位主义”者
Q:据说挑选剧本经历了很长时间,《双面新娘》的剧本是怎么吸引到您的呢?
A: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一直在看剧本,多的时候一天看五六个,少的也有两三个,各种类型来者不拒。我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故事能够打动我,不然我绝对不会考虑去拍。《双面新娘》这个剧本从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注意力,而且情节发展越往后越精彩。我被吸引着一口气读到了最后,中间没有一点停顿。我认为这个剧本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很强的故事性,逻辑过硬。而且在故事背后还隐藏了一些家庭、教育、校园暴力等与当下联系非常密切的社会问题。
(《双面新娘》剧照)
拿到剧本以后,我又在很多细节上进行了修改,但故事原型是不会有大改动的。因为我觉得每部作品就像一个孩子,有不同的身世、血型、性格,从剧本形成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经有属于自己的命运了,不能大幅改变。但是我也会一句台词一句台词的推敲。到正式开机前,剧本一共改了九稿,让细节逐渐丰盈起来,使故事更有悬疑性,伏笔更加扎实细腻。
(《双面新娘》剧照)
Q:作为一部恐怖片,《双面新娘》跟同类型影片相比会有哪些特点和突破?
A:我印象最深的一部恐怖片应该是库布里克的《闪灵》,但我的初衷仅仅是想拍一个好看的故事,让观众看了觉得满意,对故事有所思考,从没有想用恐怖作为一个噱头或卖点,只是因为剧本恰好写得就是恐怖片。《双面新娘》既是一部惊悚悬疑片,也是一部爱情悲剧。整个故事其实是在讲述人性问题,所有的一切都因人性而起。
(电影《闪灵》海报)
Q:您觉得怎样才能拍好恐怖片?
A:不论是恐怖片还是其他类型的影片,首先一定是好故事,如果故事不吸引人,其他工作再好也没有意义。片中的三位主人公性格都比较突出,很能代表现在的90后,而他们又是目前电影市场中主要的观影群体。所以我认为片中人物的碰撞、冲突和一系列悲剧的发生,会给观众以警醒和反思。为了吓人而吓人的恐怖片没有意义,我希望这部电影除了给观众刺激以外,还能带来更深的思考。
当然,在好故事的基础上,我们再对惊悚点去做特别的设计和打磨。这就是一个与观众的心理博弈过程,我们制造的恐怖能不能满足观众的预期,怎样才能把观众带入到我们所创设的情境中,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是我们想要努力做到的。
之前我是一个救助山东省贫困儿童的系列剧《决战》的制片人,另外兼着剪辑指导,这次经历对我后来的帮助是很大的。当时我们有九个机位去拍摄,所以后期剪辑非常锻炼人。这次《双面新娘》我也参与了剪辑,我和剪辑师用了大量的时间。就是为了让剧情的铺垫、发展、节奏能够更加精雕细琢,用过硬的故事去引导着观众一步步走入这个悬疑世界。
真正的恐怖从来不是飘渺的鬼影,一惊一乍的音乐和鲜艳的血浆,而是未知。而未知最无能为力的,是对人性的不自知。杜斌希望用潜心安排的草蛇灰线引领着观众一步一步走向他们内心最深不可测的角落,在与自己的赫然对峙中被惊起一身冷汗。然后,电影落幕,大街上朗日当头,将汗水蒸发。四散的观众也许从未感到过太阳是如此光芒万丈,生活亦如是。
功夫不负有心人
Q:影片拍摄和制作周期都不是很长,是典型的小成本电影,拍摄过程顺利吗?
A:我们的拍摄大概用了一个月时间,东营拍了二十多天,主要是内景,又在北京拍了四五天。这是我第一次拍长片,团队中很多都是新人,缺乏经验,而且和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合作,配合上不是很顺畅,总是在各种地方出问题。那段时间我顶得压力太大,平均每天只睡4、5个小时。直到杀青之后的一段时间,我还老出现幻觉,感觉自己就在片场,要么是补镜头,要么有一条得重拍,经常半夜惊醒。这种情况持续了大概半个月才慢慢恢复。
(杜斌在拍摄现场)
虽然是小成本电影,但我坚持的原则是“该花的就得花,能省的也得省。”一味为了缩减成本而牺牲影片质量,降低电影标准,这是毫无意义的。我相信投入和回报是成正比的,所以尽管这部作品成本不高,但我对拍摄的要求非常严格,每一个镜头都倾注了大量的情感和心血。曾经光是一个群演的戏,我就来来回回拍了21遍,直到过了我自己这关为止。也正是有这样的认真和坚持,现在我回头再看这部电影才会没有任何遗憾。
Q:接下来再拍电影会有哪些心得,做哪些提升?
A:我认为影片的筹备是最关键的,准备不好,千万不能贸然开机。大到一个场景,小到一个不起眼的道具,都必须事无巨细,严格把控,这才具备了开机的条件。否则就会总是被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打乱节奏,陷入被动。另外我也会在团队上做一些提升,经历了上一部影片的拍摄,有一些共患难、值得信任的伙伴留了下来,未来还会有一些北影的优秀人才加入我们。
Q:据说影片在北京电影学院进行首映后好评如潮,接下来的发行工作还顺利吗?
A:在场的同学和老师给予了影片很高的评价,这是我比较欣慰的。有位老师对我说,一部片子拍出来,导演用不用心观众一下就能看出来。当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触动很大,觉得自己的心血观众是可以感受到的。
现场有一发行公司当场就表示愿意全部垫资负责影片的全国院线,当时我们考虑到这毕竟是一部处女作,又是恐怖片类型,可能走网络发行更稳妥一些。目前影片已经确定了网络播放平台,也在为院线上映等待审核。
2017年下半年开始,我尝试了解一些国内外的电影节,也想把自己的作品送出去试试,世界电影节给我提供了很多信息和帮助。其实我从很早之前就开始关注世界电影节公众号了,它是我现在选择国内外电影节的重要参考,估计未来也都是。
Q:拿到洛杉矶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导演有什么感想吗?您觉得对您今后的电影事业会有什么影响和帮助吗?
A:当时早上醒来就看到了通知我获奖的邮件,确实非常高兴,也确实没有想到,毕竟这是一部小成本电影。我认为这个奖极大的增强了我的信心和坚持走下去的勇气,让我相信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都不会白费。以前我总会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现在我觉得,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用心拍好每一部电影,真正用心做的电影,观众一定会感受得到。毕竟对我来讲,观众的口碑最重要,就算能拿到奥斯卡大奖,得不到观众的青睐也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