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杨虎城为什么出国 蒋介石为什么要囚禁张学良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4-12 11:17:21

 对于蒋介石而言,1936年的“西安事变”可谓是猝不及防,一时间,令其灰头土脸,狼狈不堪。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当然,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下,这次的事变最终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结束。在张学良的亲自陪同下,蒋介石有惊无险的度过了这一难关。
 
事变结束后,蒋介石也不得不遵守承诺而在抗战及国内战争的态度上有所改变,其对国内其他政治势力也有所包容。
 
当然,对于本次事变的主角杨虎城,蒋介石表面虽然故示宽厚,暂时不做追究,但其内心却是衔恨甚深,必欲去之而后快。
 
在蒋介石是心目中,张学良只是少不更事,一时冲动干下了如此惊天大事,而杨虎城就不一样了,此人枭雄出身,经历丰富,那是完全有可能置他于死地的。
 
事后,蒋介石通过宋子文、顾祝同向杨虎城放出风声,表示愿意与杨会面,但希望杨能主动去见他,以便“恢复感情”。
 
在此授意下,杨虎城于1937年3月29日抵达杭州并随后晋谒蒋介石。在当晚宴请中,蒋介石先致开场白,其中大意是:
 
“我向来对人宽大,不记旧怨,你们全知道的,不必多说。但对部下,过于信任,以致发生这次事故,使各方面受到损失,我身为长官,自觉不足为训。”
 
说到这里,蒋介石却突然改变语气,其指桑骂槐地说:
 
“张汉卿(张学良)常对我说,有他老子,他跟着他老子走;没有他老子了,他跟我走,劝我搞法西斯组织,一直说服从领袖。现在他竟如此,你说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接着,蒋介石又恨恨地说:“张汉卿也没有军人品格,他打不过xxx,就向xxx投降;若是打不过日本时,还不是向日本投降吗?
 
试问,他的部队正在前线牺牲,他和王以哲竟秘密到陕北与敌人议和了,怎么对得起长官,怎么对得起部下!”
 
说着说着,蒋介石的声音越来越大,脸色也变得极其难看。听到这里,席中诸人鸦雀无声,在座者心里都清楚,老蒋表明上是在骂张学良,骨子里却是明显针对杨虎城的。
 
第二天,蒋介石又派人将杨虎城请去谈话,其中就特别说起这样一句:在经过这次事变后,继续任职的话,是否觉得有不方便之处?
 
尚未等杨虎城答话,蒋介石自己就抢先表态:“在事变中,各级人员(指蒋手下的人)对你是有不满情绪的,你继续任职,在情感上有些不便。
 
不如这样吧,你先往欧美参观一个时期,回来再任职。出国费可由公家负担,启程的时期也不必规定,可以从容准备。”
 
至此,蒋介石的态度已很明确,这次的事变损及领袖声誉,张学良已被判刑软禁,杨虎城也不能不有所表示。
 
事后,尽管蒋介石称出洋考察“可以从容准备”,但仅仅过了一个月,杨虎城即被免去所有军政职务。
 
期间,蒋介石还不断电询其出洋日期,如在近期北京保利十周年精品巡回展中,蒋介石与其亲信、侍从室第一处主任钱大钧的密令两册被特别展出,其中涉及西安事变的5通5纸,均为事变和平解决后由蒋亲自下达。
 
5通密令中,3通与杨虎城直接有关,均为询问其病情、催促其离陕来沪的。结合1937年5月前后的《蒋中正日记》,其中确有“电问杨虎城病”、“电话问顾主任,杨虎城今日有否离陕来沪”、“杨虎城果离陕到沪,预备出洋,则西安叛变事件可告段落,然而时已半年矣”的记载。
 
很显然,蒋介石根本不关心杨虎城的病情不病情,其目的不过是逼迫杨虎城迅速离职并将他赶到国外去。
 
事实上,蒋逼迫杨虎城出国的同时,还有另一套备选方案,那就是暗杀。
 
杨虎城在杭期间,中统曾找到褚龙吟与甄芝彦(两人父亲此前均被杨枪毙),想在特务除掉杨后,让他们冒名刺客,以掩盖特务们的暗杀真相。
 
但是,这一策划被褚、甄二人拒绝,而杨虎城对于出国之事也很配合,暗杀方案也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