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北京加减美潘彦龙研发芭比媚眼引领整形新风尚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5-11 20:59:20

 近年来随着综艺市场的“欣欣向荣”,现在如果有一个演员还从未参加过任何“真人秀”,那绝对算得上是娱乐圈的“稀有动物”。但通过《我和我的经纪人》中,朱亚文、白宇、春夏关于内心真实态度的吐露,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对“演员”这个职业有追求、有目标的艺人,他们也在不断的挣扎和思考,或许还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从业者。333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一方面,担心过度的暴露、消耗会影响大众对自己影视作品的观感,另一方面又需要在影视资源越发收紧的市场中维持住流量热度,这些都让演员与综艺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得越发“微妙”。上还是不上?上哪些?怎么上?他们需要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大众舆论中“不上综艺更高级”的鄙视链,而是更加复杂的利弊得失。关于综艺,经纪公司与艺人究竟应该如何平衡与规划?这值得他们去认真思考,慎重决策。
 
影视寒冬市场萎缩
 
综艺成了“过冬”好去处
 
关于演员参加综艺,一直以来受到诟病最多的点就是容易让观众们形成固化印象,消耗掉艺人本身的神秘性,影响塑造角色的代入感。最鲜明的案例无疑就是邓超,身为所有人都认可的实力派,《奔跑吧兄弟》中放飞自我的“段子手”形象虽然为他圈了一波粉,却也对他“演员”的职业定位造成了一定困扰。哪怕在张艺谋的电影《影》中,他挑战一人分饰两角,疯狂又炸裂的表演十分精彩,却仍旧有不少观众表示自己会因为想起他在综艺里的表现而出戏。
 
如果说参加综艺一定会对演绎角色带来“毁灭性”的影响,那未免太过偏激和片面。但显而易见的是,演员一旦暴露的太彻底、人设又让人印象深刻,你就必须要通过更加精彩的演技把这个“形象”覆盖过去,无形中给表演加大了难度。正如拿过三次奥斯卡影帝的丹尼尔·戴·刘易斯所言“一个演员永远不让别人知道你私底下穿什么颜色的袜子。”这固然是一种对职业信仰极致的坚守与尊重,却也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状态,在当下国内的市场大环境中基本无法实现。
 
相比综艺,影视作品有着创作周期长、投入精力大、产出慢等特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国内的演员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流量偶像凭借着话题度与曝光量迅速崛起,演员们如果只依靠影视作品的单一热度根本无法维持商业价值,这时候参加综艺就成了一种非常好的曝光方式。再加之一档综艺带来的收入通常要比影视作品高出许多,这就难免让经纪公司与艺人们更加趋之若鹜。
 
另外,自2018年开始,影视市场进入“寒冬期”整体面临着萎缩,演员行业变得更加的被动起来,“僧多粥少”的现状下如果想保持曝光度“不掉队”,肯定不能停工干等,没有合适影视项目的话投身于综艺就成为了最佳选择。就像朱亚文和白宇,即便是内心有所挣扎和疑虑,最后还是加入了《奔跑吧》与《青春的花路》。甚至对于超一线电影咖章子怡来说,也是同样的问题:不想坐等优秀的项目抛出橄榄枝,又希望以更“接地气”的形象增加商业价值,所以无论综艺是否掉“逼格”,都是势在必行的权益之举。
 
头部演员“当退则退”
 
综艺或许是最完美的“备胎”
 
既然已经“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对于演员来说,参加综艺最重要的把握好“性价比”。纵观目前两档影响力最大户外竞技综艺《奔跑吧》和《极限挑战》,在这一季都迎来了“大换血”,调整了固定班底,其中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黄渤、孙红雷、邓超等“头部演员”的纷纷退出。
 
自从去年开始政策收紧,对综艺节目的“限薪令”颁布之后,这些头部艺人无不经历了薪酬锐减,有着巨大的落差。虽然无论黄渤、邓超还是孙红雷给出的不能继续参与的理由都是工作档期原因,但我们不难猜想,在综艺“性价比”急速降低之后,对他们的吸引力也没有以往那么大了,自然会重新调整工作重心,回归影视领域。
 
邓超导演的电影《银河补习班》将在今年暑期档上映;孙红雷回归电视剧市场主演了徐兵执导的《新世界》;而黄渤则选择了极具社会意义,且对精力消耗没有那么大的室内慢综艺《忘不了餐厅》,想必也是希望能留出一些时间和空间,为接下来的影视作品蓄能。对于有职业追求的演员来说,综艺或许能为其带来流量红利与商业价值,但却只能是一个完美的“备胎”,而不是停留的终点,一旦本职工作有了合适的项目,大部分人的首选否是回归自己“演员”的身份。日前有消息透露,王彦霖因为拍摄林超贤的电影《紧急救援》撞档,只能连续缺席《奔跑吧》的录制,虽然《奔跑吧》对他的咖位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好资源,但是这种抉择是理智且有长远目光的,毕竟只有作品才是演员真正的立身之本。
 
总的来说,演员参加综艺并无对错可言,如何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才是重中之重。既要权衡好综艺带来的好处和需要面对的问题,并且能在达到目的之后“不恋栈”,该抽身的时候果断退出,尽量维护神秘感。另外,从本质上来讲,“真人秀”也并非意味着演员要将百分百的本我暴露在大众面前,都是有一定表演成分在的,适当进行一些保留的同时学会正向的去重塑和利用“人设标签”才是最大的智慧。
 
例如国内首批通过真人秀大规模的圈粉的演员刘涛,她在《花儿与少年》《亲爱的客栈》中都展现出了对生活强大的掌控力和领导能力,无论外界是什么状况,都能井井有条、越战越勇,处理问题的迅速、冷静、细致让人惊叹。这样的生活形象其实与她在大部分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一脉贯通的,所以这些一个个加持在她身上的标签,最终反而演变成了影视领域的加分项。
 
演技类综艺为好演员助力
 
喜剧演员和真人秀更能“相亲相爱”
 
除了做“备胎”,综艺和演员有没有“相亲相爱”、完美适配的呢?也是有的。
 
首先,一些演技类综艺就非常适合有真材实料的演员来参与,比如《演员的诞生》《声临其境》《幻乐之城》,这些节目给了演员更直接的秀技术机会,一旦发挥的好,就能让观众看到他们极高的专业素养,成为了“圈粉”的加分项。同时,这类综艺也给观众认知度不高,接不到好剧本的实力派演员带来了事业上升的新机会,不温不火多年的周一围、辛芷蕾等人都通过《演员的诞生》一夜之间知名度暴涨,获得了更多与演技匹配的资源,拓宽了演艺道路。
 
除此之外,演技类综艺又不会像有剧情线需要常驻的真人秀那样消耗演员太多的神秘感和自我沉淀空间,既能增加正面的曝光量,又能与观众保持一定距离,可谓是一举双得。例如朱亚文在配音综艺《声临其境》中的表现让观众们发现了他声线和台词的优势,更加夯实了“演技派”的标签,得到的效果要比参加《奔跑吧》去“撕名牌”好的多。
 
第二,对于喜剧演员而言,他们参加起综艺来可以说是如鱼得水、相辅相成。大多数喜剧演员都性格讨喜,敢耍宝又放得开,非常的有梗。《王牌对王牌》这档老牌综艺能取得如今的好成绩,就跟沈腾和贾玲的常驻分不开,天然的“综艺感”让他们成为了撑起节目的最大看点。而喜剧特殊的表演形式也决定了他们并不害怕所谓的人设固化,制造笑料,活跃气氛,本身就是演技的一部分。就像“长在笑点上的男人”沈腾除了是各大综艺节目中名副其实的“宠儿”,在影视方面也收获颇丰,《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等喜剧电影让他成为了今年春节档最大的赢家。
 
结语:综艺对于演员来说就像一座“围城”,有人已经卸甲退出,有人才刚刚进入战场,但不管怎样,演员该不该参加综艺这件事的答案从来就不是简单的二分法对立,而是一个极为复杂多元的问题。不论是选择在“流量”的时代通过不断地参加综艺节目,提高自己的曝光度和知名度,从而“曲线救国”提升影视资源;还是选择潜下心来,钻研角色,磨练演技,有朝一日凭借实力说话一鸣惊人,都无可厚非。最重要的是,面对综艺这把“双刃剑”,演员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性格特质、发展阶段和综艺的类型来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否则很有可能既没达到积攒人气的效果,还会因此“招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