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93岁王利民老人:冲刺百岁拥抱和平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2-12 06:37:22
12月8日,在辗转得知南京大屠杀见证人——现年93岁的王利民,依然健在的消息后,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戴袁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决定与南京晨报记者一起,去回访这位当年在栖霞寺难民所和江南水泥厂难民区避过难的小难民。
 
左图:精神矍铄的王利民老人。右图:王利民老人向记者展示《1937~1938:人道与暴行的见证者——经历南京腥风血雨的丹麦人》书里记录他的内容和照片的页面。
 
虽经过苦难战争,老人家笑容依然纯真
 
当得知我们来访的消息后,王利民老人一大早就起床,坐在沙发上,热切地盼望我们的到来。冬日、暖阳!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洒入室内,落在王利民老人的身上。老人家精神矍铄、满脸灿烂笑容。尽管满脸褶皱、门牙已经掉落,但老人旺盛的精气神影响了在场的每个人。
 
王利民是栖霞区梅墓村人。日军入侵南京城乡的时候他刚好11周岁,战火烧到梅墓村后,他跟着家人避难栖霞寺、江南水泥厂等处。经过苦难的战争,坐在我们面前的老人家却是一脸稚子般的笑容。
 
他的证言与当年难民呈文的记载吻合
 
“城市和乡村几乎空无一人,农舍已被烧光。日本兵首先把箱子、包袱、家具和农具等,都集中到砖瓦结构的房子中,然后用火点燃,烧得精光……”
 
1938年一季度,这封由皮德侯领头署名、附有遇害者名单的难民呈文,由德国驻华使馆留守南京的外交官,以“1938年2月26日南京第21号报告附件”发回德国,现存德国档案馆。因是德国使馆留守南京的罗森博士等发回德国的,所以史学界称之为“罗森档案”。这是较早的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因为由中文译成德文,再由德文回译为中文,地名、人名只是谐音。
 
据戴袁支介绍,2002年8月他走村串户,了解到“皮德侯”实为毕德和,是梅墓村的私塾先生,他女婿就是王利民。当时的他正在黄质夫先生倡导的栖霞乡村师范小学上四年级。日本兵放火烧了梅墓村,他家先逃到栖霞寺避难。
 
至今,王利民还记得德国人老昆(京特博士)和丹麦人辛先生的音容笑貌,感恩他们对拯救中国难民作出的努力。
 
2006年春,在戴袁支的引见下,王利民曾在江南水泥厂见过到访的辛德贝格的弟弟、妹妹、外甥女、外甥女婿。2011年2月,王利民出席了南京纪念辛德贝格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
 
此次接受采访时,王利民手里一直拿着一本书《1937~1938:人道与暴行的见证者——经历南京腥风血雨的丹麦人》。那是他参加那次座谈会时发的,里面记录着他的经历,也有他作为见证人的照片。
 
戴袁支对记者说,不仅王利民证实了当年难民呈文的客观性,他在桦树村、下法讯村以及他率领的志愿者在许巷村的调查,都证实了这一点。
 
和平年代的宏愿:“我要冲刺100岁”!
 
经过了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现在的王利民老人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子女都非常孝顺。老人左手无名指上戴着金戒指,他告诉记者,自己90岁的寿宴在饭店开了10桌。这戒指就是90岁生日时两个孙女给他买的。
 
梅墓村现在已经改名叫红梅社区了。社区在拆迁,目前王利民就住在尧化门大儿子家。老人的大儿子笑着说,他家因拆迁会分配到几套房子,老人的一套楼房有120平方米。
 
据王利民老人介绍,村上经历过南京大屠杀、仍然健在的,现在就剩下他一个了。老人拿起笔,在记者的采访本上颤巍巍地写下了一些去世者的后代及其住址。
 
对于经历过的战争岁月和眼下的和平年代生活,他连用两个自问自答:“现在的生活还有话讲吗?现在的生活好得不得了!”“你说战争能打吗?战争的日子不是人过的,战争不能打!”
 
“你们遇到了最好的时代,”王利民说:“国家强大了,也不能掉以轻心,要保卫和平!”
 
对于自己现在的生活,王利民有说不出的满意。全家都把他当成宝。“我有一个心愿,”王利民右手握拳,信心十足地说:“我要冲击100岁!”
 
幼时经历战争,中老年安于和平,作为历史的见证人,这中间人世间的滋味非亲历者不能言表。王利民老人将健康长寿作为支撑自己的最强动力,在见证历史的同时,表达着他对和平年代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