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学 > 名刹高僧 > 正文

《六祖坛经》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佛学文化保护发展中心 作者:风中的自由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2-07 11:43:57

                                        作者:释妙明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禅宗由达摩传入中国之初,以《楞伽经》印心,自四祖后,《金刚经》逐渐取代了《楞伽经》,六祖慧能依金刚般若思想,建立起完整的禅宗修证体系,内容主要体现在《坛经》上。本人就《坛经》谈一些《六祖坛经》般若思想的现实意义。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1.jpg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慧宗吉祥如意佛雕像  作者:韩鸿照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一、般若空性,得无所得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般若经典的核心思想是缘起性空。由能通达性空而破妄执,断烦恼证真实。《坛经》中六祖的得法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体现了性空无所得的思想。六祖正是领悟性空无所得而契入诸法真实,得到五祖印证,并得其衣钵真传,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在性空无所得的基础上,六祖体悟到众生与佛,烦恼与菩提并非差别对立。《坛经》云:“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告诉我们,众生与佛,烦恼与菩提的区别只在一念中。迷悟时是众生,觉悟时就是佛。执着时引发烦恼,离开执着后当下便是菩提。如果你见到一切现象,能照见五蕴皆空,当体就是空性,那么就见到了你的本性。见到了一切相,当下就是绝对的本体,那么就见到了你的清静法身,就是如来,所以说哪里有事相,哪里就有性体。哪里有事相,哪里就是本性的展现。世间万物无不是缘起,无不是性空。明白了缘起性空的道理,就能从认识上建立中道的正观,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中论》中有一道著名的偈子:“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中道是远离二边的,《坛经》云:“明与无明,烦恼与菩提 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既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灭,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日道”《坛经》在附属品中讲到的三十六对矛盾,其着眼点不是矛盾的两方面,而是矛盾的统一,从矛盾的统一中见到事物的本质。《坛经》云:“问有将无对, 问无将有对, 问凡以圣对, 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佛法是不二之法,佛性是不二之性,这个“不二”就是统一。”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寂,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无论是著有见还是著空见,都会障碍我们对空见的认识。只有放弃对有见和空见的认识,方能契入中道实相。“两边不立中何在,欲求反而离道远, 真空妙有本自然 ,一法不立佛自现。”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精神和物质是相互关联,相互统一, 相互印证的,可以说佛教既不唯物,也不唯心, 而是唯一。这个“一”,就是精神和物质的统一。用慧能的话说:“凡夫见二,智者了达见一”。凡夫见到了精神和物质两个对立的方面,智者了达,心物融通。则是更深刻的领悟到了精神和物质在本质上的有机统一。六祖开示中 处处显示体用不二、定慧一体、空有圆融、 性相一如、佛魔本同的般若正见,无非是说,“见性、悟道”对从根本上转化妄想、执著,和解决人我是非、善恶顺逆、佛魔等种种二元对立现象的重要性。当今世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战争灾难、恐怖暴力、贫富差别、道德沉沦等问题日趋突出。这其中固有客观的因素,但更多是由于人类主观的因素。我们完全可以说:环境遭到污染,是因为人的心灵遭到污染。如何净化人心,使世界安宁?维护和平,是每一个中国人和佛教徒面对的重大问题。弘扬禅宗文化, 继承和发扬祖师精神,以对治当代道德风气,重建新的人生观,表现人的价值,已成为所有佛教徒的重任。在和谐与发展的主流之外,事有不谐,人有不和,心有不安。《坛经》的般若空性思想,就是在探索世间和谐,人心安详之道。心安众生安,心静国土静,心平天下平。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六祖坛经》的般若正见,这对开发心的潜能,培养健全的人格,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幸福美满人生无疑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二、明心见性,成就般若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坛经》非常重视智慧的开发。般若在哪里?《坛经》开卷就告诉我们: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五祖退居传衣钵时,开示徒众道:世人生死是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自去看智慧,取自己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呈吾看。般若之性在众生心中,不从外求。因而五祖看了神秀题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后对其开示道:“无上菩提 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现。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 如如之心,即是真实”。当年六祖听讲《金刚经》而大彻大悟:“何其自性本来清静, 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五祖知慧能已登堂入室,觉悟本性了,謂其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天人师,佛。”可见般若之性乃众生本来俱足的,清净不生灭的,众生若能证悟到这一自家宝藏,便成佛了。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大珠慧海禅师参拜马祖,马祖问:来这里干什么?慧海禅师曰“来求佛法”。祖师曰:“我这里无一物,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抛弃不顾,到处乱跑做什么?”慧海禅师问:“哪个是我的宝藏呢?”马祖曰:“现在问我的就是你的宝藏,一切俱足,更无欠缺,使用自在,为什么还要到外面去求呢?”慧海在马祖的开示之下,当下认识到自己。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众生心中具足般若性,具足佛性,只因无明烦恼执著而沉沦生死流转中。所谓修行,只是消除众生心中的无名烦恼执著,开发般若空性,一旦拔云见日,悟到般若性,也就见性成佛了。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三、无相 无住 无念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无相、无住、无念是般若法门的三大要领,在性空无所得理念的指导下,契入诸法实相。《金刚经》云:离一切相,则各诸佛。《心经》云:无眼耳鼻舌身意,无声色香味触法,....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坛经》也以无相、无住、无念作为禅修的要领。“善知识,我此法门,以无念为宗 ,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绝,一念绝即死 ,别处受生,是为大错。无住,是于念念中保有智慧观照,不著于尘劳妄念之上。无念,并非什么都不接触或什么都不想,而是在接触外境时心不染著境界,用心若镜,物来则现,物去则无。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六祖接引怀让禅师之时,怀让禅师礼祖。六祖问:“何处来?”让曰:“嵩山。”祖问:“什么物凭什么来?”让曰:“说似一物即不中”,祖曰:“污染否?”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六祖曰:“就是这个不污染的东西,诸佛之所以护念,汝即如是,我也如是”。这个公案说明:修道要保持一颗不染污的心,不生任何执着之相。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我们学佛,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断恶修善,行于正道,不着事相而无所住,理事圆融,任运无碍,最后证得无上佛果。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四 、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坛经》以无相、无念、无住为修证要领,因此,对修行仪规并无一定之规,而是注重内心的观照,注重生活中的修证。打开《金刚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世尊平凡的生活。“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己,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己,敷座而坐”。看似简单,却是真正的修行之道。《坛经》继承般若法门的修行方法,同样重视生活中的修行。“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见自己过,即与道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寻道,终身不见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觅兔角。”道在哪里?道在世间,不离世间,凡夫无智,充满狂想执著,故不见道,倘能以智慧观照世间,自然能与道契合。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坛经》中讲六祖为在家居士开示的修行法要:“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改为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诵经、念佛、参禅、 礼拜、持戒只是修行的助行,真正的修行,是在生活之中,并非离开生活,而另有的修行方式。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六祖大师开示法语,声声道出做一个佛学弟子,首先必具做人准则。要修其道,先学做人。太虚大师曾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信佛就是修心,学佛就是做人,《坛经》在禅修方面,特别强调心地法门,一旦参透了自心本性,就会觉悟人生真谛。有了智慧就会应该知道怎样去做人和处事了,我们修行无非在净化自己的人格,提升道德品格,开发智慧宝藏,转染成净,转烦恼成菩提,破迷开悟。这些不必有时间、处所、身份的分别,就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返观觉照,体悟自性。寻常日用不离道,到处无心便是禅,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至于出家在家,拜佛诵经,都不是成佛做祖的必要条件,存好心,做好事,行正道,当好一位公民,为国家为人民贡献力量,这才是六祖的用意所在。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五、直下承担 认识自己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文明的发达和科技的进步,使人类能够在宏观上认识其他星球,乃至遨游于太空之中;能够在微观上直探物质本原,发现物质的基本结构,遗憾的是:这所有的一切却不能帮助人类进一步认识自己。如果我们不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就不能把握自己的心念,不能在烦恼生起的当下观照它,克服它。如何才能认识自己?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祖师告诉我们:直下承担就是认识自己。在我们的生命中身体不是自己的,只是四大的假合;思维不是自己,只是概念的延续。除了物质的身体和精神的思维,“我”是什么呢?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才发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就是说,在我们的内心除了妄想执著,还有清净不生不灭的法身慧命,而这如来智慧德相,正是我们真正的自己,所谓直下承担,就是要认识到自己本来具足的佛性。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不落思维是认识自己,修行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时休,什么是路头?离开心、意识、思维之处。思维往往是名言概念的延续,是前尘影事的重现,一旦落于思维分别,执著于是非得失纠缠中,我们就会迷失自己的本性。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六祖从五祖处得了衣钵后南行而去,惠明从后面追上,六祖将衣钵放在石上,惠明拿不动,于是说:“我为法来,不为衣来”六祖说:“汝既为法来,可放下万缘,不要有任何念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当下认识到自己。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无始以来众生因为不认识自己,于是认贼为子,随着妄想分别,沉溺于六道之中。倘若我们认识自己的本地风光,就能熄灭烦恼妄想,不被外境的迁流变化所牵引,从而开发出生命中的智慧潜能,从根本上把握自己的命运,并进一步完善人格,如是方能得大自在。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今日借此讲经会场,因缘殊胜,我们必须广泛大力弘扬禅宗文化宗旨——“六祖坛经”的世谛思想,融会贯通,加以传承阐释,攫取精华,提高文化品位,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坛经》所揭示的宇宙人生真理,是取之不尽的智慧宝库,是社会人类的心灵财富,也是灵魂栖所。探索发展《坛经》的意义,是社会物质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让我们把禅宗六祖文化精神发扬光大,为人类的和平文明,为社会的富强稳定做出卓越贡献!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谢谢各位!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本文作者系河南郏县如意寺住持)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责任编辑:灵云)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编辑:DEF168BBB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