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谁动了我们的儿童,谁动了我们的儿歌?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3-19 11:26:51

 这世界上,让正常人听完了浑身难受,以为自己中病毒的儿歌委实不多。然而在前几天,我们就“有幸”听到了一首。WZZ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老有人说,艺术要从娃娃抓起。
 
我却要说,请某些人别再以艺术的名义抓起我们的娃娃了……
 
这世界上有没有孩子听了喜欢,大人听了也喜欢的儿歌呢?
 
非但有,而且有的是!
 
这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要数“宝贝鲨鱼”,也就是大名鼎鼎的《Baby Shark》了。
 
Baby SharkFoozlebots-Baby Shark
 
在Youtube上,这首歌的播放人次已经达到了耸人听闻的47亿7千5百多万……
 
2019年可以说是全球儿童娱乐工业音乐风起云涌的一年,不光儿童音乐,连儿童游戏Minecraft都爬到了Youtube游戏榜单2019的前十,据说此前它还一度排名第一。
 
Youtube见大风使狠舵,在2019年第三季度末直接宣布投入1亿美元帮助儿童作品原创者产出优秀作品。
 
然而在国内,儿童歌曲一直被大家所轻视。当然不光是儿童歌曲市场被轻视,儿童歌曲的内容更是被轻视得一塌糊涂。
 
我们的儿歌又是谁写的呢?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些中文脑残儿歌:
 
再来“欣赏”一段奇葩的歌词:
 
是个还没丧心病狂的人恐怕都不会认为这歌词是小孩自己写的,它的背后一定藏着一个心里扭曲变态的大人。要知道,在那些严厉打击虐待儿童的国家,写这歌词的人是要被判刑的。
 
再听听这首严重反社会人格的儿童歌曲:
 
再来看看知乎网友们对那些“耳熟能详”儿歌的解读,当年的你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
 
第一反应是《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歌这不是智障,这是恶毒!!!
 
小的时候不觉得,长大了再听这首歌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如果有的小朋友没有妈妈听这首是不是就会记得“没妈的孩子像棵草”?作者肯定是一个大人,不知道是什么心理才能写出这首歌,可能他想表达母爱是伟大的,但是忽略了没有妈妈小朋友的感受。
 
这些惊悚的歌单里当然还少不了让全球人民同仇敌忾,让南极企鹅,北极熊都出来怒骂的神曲《种太阳》:
 
好了,言归正传。
 
大家看了这么多奇葩的儿歌,可能有人会问,啥才是好儿歌,写好儿歌的难点在哪里?
 
我个人的观点是:真爱孩子,并且真的把自己角色扮演成一个孩子,从孩子角度看世界的儿歌才才是写出来肯定不差的儿歌。
 
而非要强加给孩子什么远大理想,积极意义的儿歌,哪怕满嘴“正能量”,也必然是空洞而滑稽的,甚至还非常惊悚。
 
其实,世界上的好儿歌我们并不陌生,比如这首唱了将近60年依然在全世界经久不衰的《Do-Re-Mi》:
 
再比如这些各个年代,各个国家的字母歌曲:
 
年代久远的儿歌我不多讲,就讲讲当代那些酷酷哒,萌萌哒的儿歌。比如超级萌超级酷的芬兰重金属乐团:Hevisaurus!他们的歌手都是成年人,但是作品却都是唱给儿童听的。
 
金属音乐迷们都知道,金属音乐的版图早已从曾经的美国,英国转向了遥远的北欧。当今最激动人心的金属乐队们大都来自瑞典,挪威,芬兰,冰岛等国。
 
而我在芬兰呆过一小段时光,从赫尔辛基到北极圈里的罗万内米,再到更北方的伊瓦洛,甚至是少数民族萨米族居住的广大拉普兰地区都到过,对芬兰的音乐,音乐教育也有一定的了解。
 
今天我们就一起说一说。
 
先说这只“儿童乐队”Hevisaurus,它成立于11年前,乐队成员都是成年乐手,并且录制团队都是北欧大名鼎鼎的金属音乐人——他们来自Stratovarius、Sonata Arctica、Thunderstone甚至Yngwie J.Malmsteen。
 
这些粗壮的北欧大老爷们儿穿戴上了卡哇伊的恐龙套装不是为了吓唬小孩儿,而是跟他们“打成一片”!
 
在乐队火爆表演,音符飞舞的时候,北欧的金属音乐作品也潜移默化第普及给了可爱的孩子们。
 
这倒也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开心,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啊!
 
让孩子嗨森的儿歌才是好儿歌!而那个“方舱医院真神奇”,有哪个神智清醒的人会认为它可以让任何一个孩子开心?包括演唱它的那个孩子,都不会开心!
 
近10年来,连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欧美世界国家都承认芬兰的教育体系是与众不同且领先世界的。在芬兰的教育体系中,所有孩子都可以免费接受7至16岁的公立教育,几乎没有家庭作业,无需进行全国考试,不需要孩子穿校服,而且上课时间特别短(下午1点至下午2点结束)。
 
有人会问,这样的教育会不会让孩子失去斗志和奋进的精神?
 
非但不会,反而还让孩子更加勇往直前了。这些年芬兰的杰出人才频频涌现,早已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绝大多数人会说英语(北极圈内那些非常小的小镇居民都可以用流利英语跟我交流),很多人会说第二外语。
 
我在芬兰的时候就曾加过成群的小冰球运动员在教练的带领下冒着风雪暴在旷野的大冰场上打冰球。“正能量”的一笔!
 
再来说说芬兰从小到大的音乐教育。
 
芬兰音乐学校协会前总理事,现欧洲音乐学校联盟负责人蒂莫·克莱梅蒂宁(Timo Klemettinen)表示,音乐教育始于芬兰的“婴幼儿日托计划活动之一”。
 
在学前班,“幼儿园老师根据自己的音乐背景和培训来组织音乐活动。除了幼儿园本身的教育之外,许多日托中心还与当地的音乐学校合作组织音乐教育(幼儿音乐教育)。”
 
Klemettinen说,音乐是芬兰所有入学前七年(1-7年级,6-12岁)儿童的必修课。它在高中阶段继续作为选修课。克莱梅蒂宁补充说,首先是由一般教室的老师讲授,“通常到六年级”,然后是最后三年的专业老师讲授,尽管“在农村地区这并不总是可以实现”。
 
芬兰课堂教学的中心特色是赋予老师的灵活性。没有统一设置的国家课程,而是有一套指导方针,将很多决策权交给了教师本人,既涉及学科内容又涉及他们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
 
芬兰的音乐课程以“孩子们为中心”,提高了唱歌,弹奏乐器,即兴创作,聆听和观察的积极经验的价值。
 
芬兰系统的关键点在于,它要求教师具有教育学硕士学位的资格,以便在中小学阶段任教。
 
Klemettinen强调游戏在儿童音乐教育经验中的积极作用。“孩子们通过游戏们和其他有意义的经验来学习基本的音乐技能。同时,这些课程支持儿童的认知,情感,运动和社会发展。”
 
他说:“确实,在芬兰的课程中,通过游戏进行学习很重要。在头四年级,通过嬉戏和融合活动来培养学习者的音乐表达是至关重要的。该教学必须使学习者体验各种声音世界和音乐,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并为自己的想法提供真实的载体。”
 
我认识一个芬兰的女音乐人,她虽然不是那么出名,但从小是快乐地扎扎实实地学音乐。长大了以后,音乐即便不能成为谋生的手段,也给人生带来了正面的意义和乐趣。
 
绝大多数芬兰音乐人的理念里就根本没有“功利”的概念,更不会为了“正能量”去编造一些极端的“作品”。
 
如果有人对此产生怀疑,我会建议Ta听听芬兰的音乐。毕竟,音乐是不会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