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强师影像美育行动”启动】jjj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北京2月27日电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乐育书院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承办的北京师范大学“强师影像美育行动”正式启动。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党委副书记于小雷在致辞中表示,未来学校要集中力量、下大力气攻克一些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几件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一是要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卓越教师,助力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全面参与和引领教育强国建设。二是要构建多学科支撑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引领其他学科发展的学科发展体系。用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的时代印记与优秀实践成果,实现“师范+艺术”跨学科支教实践,助力新时代“五育并举”的教育人才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强师影像美育行动”项目发起人肖向荣提出了“强师影像美育行动”的主体内容:一是全方位纪录北师大“强师工程”师范生的求学之路与支教故事,为师范生的成长建立影像档案,为完善师范生培养体系提供数字化案例。二是成立“强师影像美育工作坊”,培育师范生的媒介素养和艺术修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张吾龙表示,对于北师大基金会而言,“强师工程”是重要的活动项目,美育教育对完善学生的素质、推进北师大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助力新时代“五育并举”的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乐育书院院长杜育红对乐育书院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他表示“强师计划”的师范生是引领乡村教育变革的先行者,这一行动不仅会提高师范生的美育素养,还可以记录下乡村教育的动人历程,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批逆行者的意义和价值,鼓舞更多青年加入这一活动之中。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主任陈刚介绍了“强师影像美育行动”的开展情况。项目以用光影纪录“强师工程”与乡村振兴的时代印记,建立起纪录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成长轨迹的数字化影像档案,在拍摄中完成“师范+艺术”跨学科交流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此同时,项目联动“电影下乡-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支教行”通过“电影大篷车”的形式走进贵州遵义苟坝红军小学,打造“行走的电影美育思政课”,获得教育部重点推荐“身边的‘大思政课’”典型。
【美育是指什么教育】
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发展审美能力,创造美育。也称为美育或美育。美育应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美育就是艺术教育。美育在人类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育的三个层次是什么】
学校美育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形式教育、理想教育和艺术教育。
一、形式教育
形式教育亦称“形式训练”、“形式陶冶”、“心智训练”、“心智陶冶”。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训练功能、发展能力为主要任务,并据此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与实践。
二、理想教育
理想教育(ideal education),帮助人们确立和实现某种理想的教育。按内容,可分社会理想教育、政治理想教育、道德理想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生活理想教育。
三、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以文学、音乐、美术等为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是培养审美观念、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以培养鉴赏能力为主,创作能力为辅,使受教育者在欣赏优秀艺术品的实践中学习审美知识,形成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