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中国古代杂技最早开始什么时期 中国古代杂技的由来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10-20 15:15:13

 在5G冲浪的年代,人们有太多的娱乐消遣方式,哪怕足不出户,只要打开电脑手机也能领略全世界的珍奇,杂技似乎离大部分人的生活已经很远了。WWW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描述这种历史悠久曾带给无数人惊喜和欢乐的高难度表演性节目的:
 
“一种有悠久历史的专门艺术,包括跳、身体技巧和平衡动作,较晚时又使用长杆,独轮自行车、球、桶、绷床及吊架等器械”。
 
在中国,“杂技”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呢?
 
可能让大家有些意外,这个词还是1950年中国杂技团成立时由周恩来总理定名的。不过,杂技艺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只是在古代有别的名称——秦汉时为“百戏”,隋唐时为“散乐”,包括了力技、柔术、耍弄物品、高空节目、动物戏和幻术等精彩内容。
 
虽然我们已经无法穿越回古代广场直接观赏现场演出,但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中,文物的图象上还能找到一些当时的画面。以下,我们就选择古代较为常见的两类杂技进行介绍。
 
舞双剑,跳七丸
 
跳丸,也称“弄丸”或者“飞丸”,指的是艺人用手连续不断地快速抛接多个丸铃的一种游戏,在今天的马戏团或者魔术表演中还能看到,其实先秦时已经流行。
 
表演时艺人会保持手里有一个,剩下的都在空中,当时最多能同时耍弄九个丸铃。也有艺高人胆大,不用丸而是抛接剑的,称为“跳剑”或“弄剑”,厉害的可以把七柄剑抛来接去。
 
《左传》中有个关于跳丸的有趣故事:
 
“楚之勇士宜僚,力可敌五百人,居市南,号曰市南子。楚白公胜谋作乱,将杀令尹子西。遣使招宜僚,宜僚正上下弄丸,不为利诱,亦不为威惕,卒不从命。白公不得宜僚,其谋遂寝,白公、子西两家之难因此得解。”
 
说的是楚国勇士宜僚不仅力大无穷,还喜欢弄丸的游戏。有人想作乱,试图拉宜僚一起,然而面对威逼利诱,丝毫不为所动,一心弄丸,最好搞得阴谋家计划流产,倒是解了敌对双方的难题。
 
到了秦汉时期,跳丸更加盛行了。考古学家曾发现一件汉代的灰陶跳丸杂技俑,该俑右脚着地,左腿翘起,上身和头微微后仰,双臂张开,左手握着即将抛出的弹丸,右手伸出貌似正要接住落下的弹丸,而双眼专注地盯着空中,十分形象生动。虽然陶俑无法表现出空中的弹丸,但是分明让人能够想象出完整的场景。
 
除此之外,汉墓画像石上也出现了相当多的弄丸人形象。从已有的考古资料中我们可知,汉代的跳丸人既能单手抛接,也能用双手。其中单手抛接的最多为六丸,双手抛接一般为三到九丸。
 
可想而知,丸的数量越多,难度就越高。在《中国杂技》一书中有段现代杂技家对跳丸的点评,他们认为跳丸是手技的基本功,抛三四个还不太难。达到五个以上之后,若要想再增加一个,非好好花几年功夫不可。看上去跟修炼上等武功有的一拼啊!
 
目前能抛九个的人,全世界也不多。不过,山东安丘董家庄汉墓的画像石上描绘的汉朝杂技家不但能一次跳九丸,还能同时跳八丸,舞三剑的场景。想想不同的十一件东西在艺人手里上下翻飞,这是何等的高难度啊!
 
倾城人看长竿出
 
跟跳丸相比,爬杆的杂技就惊险多了。说起来,唐朝人可是玩竿子的行家,能够表演爬竿、顶竿、车上竿戏、掌中竿戏等不同节目,这门技艺被称为“载竿”。
 
据记载,晚唐幽州女子(现在的北京姑娘)石火胡就是靠一身载竿绝技给自己撑起了一片天地。唐苏鄂《杜阳杂编》中记载了石火胡某次到京城给皇帝表演的情形:
 
唐敬宗在位(公元825~827年)时,“上降日,大张音乐,集天下百戏于殿前。有伎女石火胡,挈养女五人,才八九岁,于百尺高竿上,张弓弦五条,命五女各居一条上。衣五色衣,执戟持戈,舞破阵曲俯仰来去,越节如飞。观者目眩心怯。火胡立于十重朱画床子上,令诸女迭踏以至半空,手中皆持五彩小帜,床子大者始一尺余,俄而手足齐举,为之踏浑脱。歌乎抑扬,若履平地。上赐甚厚。”
 
根据这段生动的描写可知,她将歌舞、竿艺和平衡技等相互结合,在顶着的百尺高竿上,支起五根弓弦,令五个女童身穿五色衣服,手持刀戟,在高竿弓弦上表演唐代国乐《破阵乐》,这样的绝技怎么能不大放异彩,受到皇帝重赏呢?
 
正仓院藏唐代墨绘弹弓
 
日本正仓院现藏一件唐代墨绘弹弓,弓背上就描绘着精彩的载竿表演画面。只见杂技艺人头上顶竿,竿上有三个人攀缘,竿端有一圆盘,盘中还坐着一个女孩子。
 
此外,敦煌莫高窟中的唐代壁画《宋国夫人出行图》中,也有以“载竿”为出行前导的形象。在画面当中,载竿者张开双臂,阔步向前,竿上有四个儿童进行着惊险刺激表演,有的挂在竿上,有的立在竿尖。这样的仪仗为宋国夫人的出行大壮声色,显示出了达官贵人独有的气派。
 
宋元时期,杂技表演已经有数十种不同的形式,走入各个都市的街坊和市场,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到了明清,杂技被视为不入流的东西,逐渐衰落,种种技巧反而被戏曲艺术吸纳以另一种形式存活了下来。

编辑:DEF168BBB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