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金城里的三泡台(图) 夏炜 插图:张宇尘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6-05 00:09:40
我出生于甘肃兰州。童年时期,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粮食定量、布料定量,购买物品除了需要人民币,还必须有粮票与布票。副食品则几乎等同于奢侈品,特别是西部地区,比如烟酒茶糖。
 
父亲不吸烟不喝茶,所以家里的茶都用来招待客人。记忆中,一般是花茶碎末,用毛边黄纸包了放在柳条篮里。如果是许久未见的好朋友来,父亲会从一个画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四方形洋铁筒子里,取出两撮细软灰绿的茶,投到一只白瓷印花的大茶壶里。这个时候,母亲便会端来一只印有向日葵图案的圆形搪瓷茶盘,上面搁着玻璃杯,放在当茶几的棕色木凳上待客。待客的所有物品,我和弟弟是绝不能碰的,否则会有直尺或鸡毛掸子与我们的体肤频繁相亲。
 
跑去外公家,就会开心多了。除了偶然有令人惊喜的黑糖块可以甜嘴,还有茯茶可以尝尝滋味。外公和四个舅舅都是烟、酒、茶的密友,他们不喝绿茶,嫌味道寡淡,于是各自点着烟斗、自制卷烟、漠河烟,端着的搪瓷缸子里,均是浓褐深酽的茯茶。热气腾腾的茯茶入口浓苦,却很适合西北高寒地带及高脂饮食地区缺乏碧绿蔬菜的人群饮用。
 
茯茶,是六大茶类中属于黑茶类的特色产品,原本是西北蒙古、哈萨克等游牧民族地区特需商品。在西北,特别对居住在沙漠、戈壁、高原等荒凉地区,主食以牛肉、羊肉、奶酪的游牧民族而言,在缺少蔬菜水果的情况下,茯茶是很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饮品。
 
此茶因在伏天加工,便称伏茶;以其效用类似于土茯苓,又美誉为茯茶、茯砖,是后发酵也是全发酵茶。甘肃地区的茯茶,大多出自于陕西咸阳市泾阳县,也有的源于西南,距今有近千年历史。它兴于宋,盛于明清和民国,原料是陕西泾阳一带的黑毛茶。好的茯茶,茶体紧结,金花茂盛,色褐油润,品饮滋味醇厚悠长,但上世纪70年代,兰州老百姓大多喝的是很便宜的茯砖茶。
 
茯砖茶是用各种毛茶,包括茶叶、茶茎,有时还配上茶末,晒青后经过筛、扇、切、磨等过程,加工成半成品,再经高温汽蒸压制成砖。茯砖茶,曾经是中国商业文明萌芽阶段重要的高价值产品,除了是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贸易物资之一,也是西北部边疆军政开支的财政支柱税源商品。直到今天,在西北地区,茯砖茶依然是很常见的一种茶。
 
但兰州的特产名茶,却叫“三泡台”。三泡台我很小就听说过,那时是高级而贵的东西。记忆中,外公偶尔下馆子去喝三泡台时,冲茶前先把里面的碎冰糖取出来,好带回家留给我和弟弟吃。我个人是一直到22岁大学毕业后,回兰州看亲戚,才在白塔山下一间饭馆里,朋友请吃饭,喝了一回三泡台。看着青花盖碗里棱角整齐的几块晶莹的冰糖,不禁想起遥远的时光里,外公笑眯眯从口袋里掏摸出碎冰糖给我的情景。
 
那时,虽然店外不远处黄河铁桥下,流经市区的黄河依然如昔,可外公已经辞世8年了。三泡台,西北民间的称谓叫盅子。茶具制作玲珑精致,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雅致大方,由茶盖、茶碗、茶托三部分组成,故称为“三泡台”,寓意“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泡茶的主要材料是茶叶、冰糖、枸杞、桂圆、葡萄干,或茶叶、冰糖、枸杞、桂圆和甘肃临泽小红枣。三泡台据说源于盛唐,和茯茶一样,在明清时期传入西北,与当地饮食习俗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茶品。
 
炎热夏天,喝春尖三泡台,比吃西瓜和白兰瓜还要解渴。寒冷冬季,当地百姓早晨起来,围坐于火炉旁,烤上几片馍馍,或吃点油饼馓子,总要“刮”几盅冰糖盖碗茶。茶的清、干果的香,加上冰糖的甜,综合起来去腻生津,可以神清气爽,可以滋补强身。
 
今天,喝三泡台成为极容易做到的事,但要喝好的三泡台,还是需要一定讲究的。泡三泡台,需先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叶和各种配料,冲入开水,加盖,等二至三分钟后饮用。喝三泡台,则需一手提碗,一手握盖,同时用盖子顺碗口由里向外轻刮几下,一为刮去茶汤上的漂浮物,二使茶叶和添加食料汁水相融,之后将盖子倾斜着半盖碗口,送至唇边吸饮。饮时不去盖,不吹叶,水不见底,轻口慢喝。在喝茶的过程中,一次一次添水,茶之香,糖之甜,桂圆、红枣,次次有味皆不同,直到茶淡糖尽。三泡台茶社也开始遍布金城的大街小巷,走进去静坐一个下午,可以回忆起许多美好的时光。 兰州历史悠久,汉昭帝六年,取“固若金汤”之意,置金城郡;隋文帝开皇三年,改金城为兰州。黄河由西向东穿过这个古老城市,三泡台,也就和古丝绸之路一样,有着华夏文化交融的古老韵味。
 
多年前,我为处理母亲交代的一些事宜,再次飞回兰州。出了机场,刚上顾哥夫人郝薇大嫂亲自来接的小车,就接到了康年兄的电话。小时候在兰州,《读者》是我最爱的杂志之一,那时还叫《读者文摘》。如今,自己既是一个读者,又成了一个写者,也因拙著《铁观音》,与操持杂志社的富康年先生于5年前相识。康年兄是从微博上看到消息,马上电话邀约相聚,西北人的热情质朴敦厚立刻感动了我。
 
这次12天,虽然事情处理得没有结果,但初次见面的顾大嫂和老友康年兄,以及故友新朋的热忱陪伴与招待,永远令我铭记。美味的羊蝎子、手抓肉和兰州牛肉面自不必提,光是三泡台茶,就品尝了数次。
 
十月兰州夜冷。最后一晚,我住在有着百年历史的黄河铁桥附近,看窗外灯火阑珊,打开朋友送的一包“三泡台”。静寂中往事如画,涌在眼前,有的飘飘似烟,有的清晰如昨。想我们每一个人,短短数十年人生,放在宇宙之中渺如尘埃矣!除了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宽容、博爱与微笑之外,唯有记忆与珍惜。
 
我12岁离开出生地南下江苏老家,之后到福建厦门求学与栖身,这最近的一次回兰州,距今已近5年。有些亲人与朋友,已然天地永隔再也见不到了……
 
今日雨骤,此景此时,唯有捧清茶一杯,遥祝西北黄土高原上那些健在的朋友亲人,万事安康。
 
 
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gyzx/2020-06-05/133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