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特蕾莎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关注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特蕾莎修女,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剥削等恶行;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然而,并非所有印度人对于特蕾莎修女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在加尔各答出生长大、现居于伦敦的批评家查特基Aroup Chatterjee宣称“在加尔各答她从来就不是一个重要的存在”。查特基指责特蕾莎造成了外界对他的家乡的负面印象,并认为特蕾莎修女时常反对印度民族主义的做法在印度政界造成了不必要的隔阂与摩擦。
特蕾莎修女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特蕾莎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关注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特蕾莎修女,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原: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剥削等恶行;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扩展资料:
1969年,英国记者马科尔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