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财政、教育等部门在挖掘基础教育自身资源的同时,积极引进外部资源,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积极将社会力量、高等教育、民办教育等传统基础教育系统外资源引进中小学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据了解,北京市级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超过13亿元,重点支持高校和社会力量支持中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名校办分校、高校创办附中附小、外籍教师参与中小学外语教学改革等特色项目的实施,以及为推进优质资源扩大所进行的校舍改造、设施设备等。进一步拓展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区(县)域内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带动了远郊区县、薄弱学校的发展能力,拓展了基础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空间,形成了强弱联合、教研结合、公办民办协同发展的教育事业环境。其措施体现为“三个首次”:
首次整合高校和社会力量等优质资源参与小学体育美育教育。首次推出20所高校及社会机构与全市140所小学签约助力体育美育特色发展,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广聚高校和社会优质资源,直接“植入”课程改革、课外活动、文化建设的核心领域,推动首都基础教育治理体系的创新。来自北京舞蹈学院、国家大剧院、中央芭蕾舞团、北京京剧院、北京体育大学、国安足球俱乐部等高校专家和国家一流艺术家以及体育名家,成为对口学校的“编外教师”,参与小学文化建设、课堂教学、社团发展等工作,全方位支持小学体育和美育发展,并确保体育与艺术课程每周总课时量达到10课时以上。2014年开始采取滚动方式至2020年,逐步普惠小学阶段各年级。从实施效果看,国家大剧院支持的东城区校尉胡同小学、西城区的自忠小学,北京舞蹈学院支持的西城区红莲小学等多所普通小学,备受家长关注。期待在未来两三年间,一批新型的体育、美育特色优质校不断涌现。
首次大面积推进高校建设附属中学、小学。2014年启动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23所在京高校分别与海淀、朝阳、昌平、丰台等4个区县教委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设39所附中附小,惠及近5万名中小学生。高校发挥师资、学科、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教育资源优势,在提升办学理念、加强品牌建设、优化学校管理、开发特色课程等方面引领和带动附中附小发展。项目启动以来,高校和附校结合实际,主动对接需求,在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例如,首都经贸大学与首经贸附中,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深入合作,最终实现在融合中支持,在务实中共赢。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万寿路小学、万寿路中学达成合作意向,在合作中注重战略规划,构建“三校统筹十二年一体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北京农学院与北京农学院附小通过深入挖掘高校资源优势,结合北京新颁布的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重点构建附小“七彩课程体系”,实施“阳光教育”。北京化工大学与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在合作中注重顶层设计,通过区域统筹,实现组织变革,成立合作办学理事会,共谋附中发展。一方面,高校通过建设附中、附小的形式支持中小学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外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市教委委托北京外国语大学等11所高校协助中小学聘请外籍教师参与英语教学改革。
首次将市、区教科研部门与普通初中校结盟。2014年5月,启动市区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学发展项目,整合基础教育内部优质资源,市区两级11个教科研部门结对支持城六区17所中学。9月新学期开学,市区两级教研部门协调联动,选派百余名骨干教研员和管理人员到项目学校,以一线兼课、师傅带徒、名师工作室、上示范课和输出管理等方式全面支持项目学校发展。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