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中,“海埂”二字有着符号般的意义,在职业化初期,海埂基地是中国足球最为火热的地方,也是中国足球的“圣地”。提到海埂基地这个名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枯燥的海埂冬训,这不仅是队员体能储备的开始,更意味着一支球队新赛季备战的起点。28日夜,当主教练戈兰、领队张冬率领的全新青岛中能队抵达昆明海埂时,这个熟悉的环境却又有几番“陌生”,原本枯燥与乏味并存的冬训基地不仅充满了橙色元素,队员时时刻刻也能体验到来自俱乐部的关怀,对于长途跋涉身心疲惫的队员来说,全新的中能正在从“心”出发,全力备战2018赛季。
定制化保障从“心”出发
全新的外籍教练组、潮气蓬勃的管理团队,在新帅上任仅仅2天就带领40人的团队长途跋涉前往一个高海拔、高节奏的陌生环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冬训,新任总经理黄建、领队张冬从容不迫的“三步走”不仅没有外界担心的不适和慌乱,甚至在数支球队共同使用的海埂基地也处处体现出老牌俱乐部的底蕴和实力。首先是工作人员提前抵达海埂基地,根据主教练的要求确保合适的场地和住宿条件;其次在协助外教团队快速适应中国文化和生活的同时,为全体队员提供最温馨、最舒适的生活环境;最后,不仅要消除全体队员对长时间封闭冬训的不适,还要让所有人喜欢上这种环境和生活,能够全身心投身到新赛季的备战中。
坐落在滇池湖畔的海埂基地一年300多天均可进行户外训练,但由于基地面临着全面升级改造,所以新旧场地的条件和标准差异很大,后勤保障团队的第一件事便是根据外教团队的要求选择最合适的场地作为专属训练场地,并协调基地工作人员对草坪进行滚压、剪草等细致的工作。队员宿舍的选择也比较有学问,距离训练场地太近队员容易滋生厌恶情绪,太远又不利于封闭训练,反复对比和商议后确认了全新改造的一号楼作为队员宿舍。从24小时冷热水、无线网络、可供队员游戏放松的电视和互动节目,管理团队对每一个房间反复测试,确保不出问题。医疗室内按摩床、治疗床也是量身定制,一些在此集训的中超、中甲俱乐部也是羡慕不已。
“经历过海埂集体生活的老队员提到海埂就头皮发麻,那种枯燥难以忍受;咱们队以年轻队员为主,新鲜感一过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和烦躁情绪,而且这种情绪会‘传染’。”谈起海埂冬训副领队刘军最有发言权。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细致入微的保障,管理团队绞尽脑汁,这一切只为让队员们全身心投入到备战中来,给全队以归属感。
在经历了8小时的飞机和大巴车之后,带着一身倦意的中能将士刚一进入宿舍楼就感受到来自俱乐部无微不至的关怀:房间贴有中能LOGO的提示牌和摆满了含有中能元素的小物件,营造出一个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采光良好的房间内,巧克力、水果、咖啡等队员们所需的能量补给也一应俱全,甚至个别队员喜欢在茶余饭后喝茶聊天,工作人员也将崂山绿茶、红茶全部备齐。“年年都要来,唯独今年的感受最亲切、最有活力,很感谢俱乐部领导想的如此周全,我们没有不好好训练和备战的理由。”老队员沙一博、朱世玉深有感触的说到。
冬训拉练分“三步走”
从训练学和运动生理学来说,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的主要影响是低氧环境对机体的刺激,这会使训练效果显著提高,海拔1500-2500米的高度都适宜进行高原训练,海埂基地海拔1888米,正是理想的高度;而昆明更是举世闻名的春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让看惯了冬天草枯水冷的北方球队和没有高原条件的南方球队更加青睐,加上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所以每年选择到昆明的球队众多,在体能储备的同时也方便联系球队进行热身赛。
根据主教练戈兰的训练安排为期一个月的冬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2月29日到1月3日,由于全队是刚刚抵达昆明,个别球员出现了高原反应,身体轻微不适,前6天的训练强度将会逐步递增,除了进行体能恢复外,还会穿插着高强度的有球对抗。从1月4日到1月20日,球队将先后与拉萨城投队、大连超越队、深圳佳兆业队、吉林百嘉队、宁夏山屿海队等进行多场热身赛,通过高强度的比赛不仅有助于新帅快速了解队员们的个人能力和位置,也是队员们学习领会教练组战术意图的过程;在最后10天的时间内,教练组将对前期的热身赛进行回顾总结,重点完善全队的战术打法,弥补队员的技术细节,提升球队不同位置的实力和后备力量。
另外,根据前两场的选拔赛表现,主帅戈兰在将大部分主力带到海埂冬训的同时,也从梯队选拔了宋明天、魏东亮、王光超以及纪永浩等年轻新秀补充到职业队,根据教练组计划接下来还将陆续有其他年轻队员被征调入队进行进一步考察。对于全队来说,在昆明冬训期间不仅要完成体能储备,还有新赛季主力框架的搭建和各个位置上的调整、补充,为新赛季联赛奠定最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