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网-

美贝尔非手术中心主任周伦梅:过度防晒正在成为新的护肤危机


作者:Admin

日期:2025-07-11 15:50:22

1 过度防晒容易闷痘
就算防晒衣做得再轻薄舒适,并且有些甚至还宣称有加入玻尿酸的黑科技效果,在30+度的天气里穿着,也很难不出汗。本来皮肤上的汗液会随着空气流动而被蒸发,但是布料如果不透气、排汗功能不足,就会导致皮肤闷热,局部温度升高,进而造成过敏、痱子或长痘,尤其是在面部、脖子、腋下等不容易散热的位置。
其次,面罩等物理防晒产品如果不是每天清洁,沾染了化妆品、灰尘和汗液,会更容易滋生细菌,导致面部长痘、发炎等问题。
2 过度防晒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
一般来说,只涂抹防晒霜是不会导致维生素D的合成不足,但是如果100%隔绝紫外线的物理防晒,加上长期身处室内等原因,就容易导致维生素D合成不足,如果不额外补充的话,就很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更可怕的是,现在还有很多给孩子从小常年严格防晒的,要知道如果小朋友维生素D长期不足,容易导致佝偻病。
3 过度防晒容易引发睡眠或情绪问题
阳光虽然不是食物,但对生物的重要性不亚于食物。它能为植物和藻类提供能量,调节植物生物酶活性,也能调节动物内分泌和物质合成,对于生物在自然界中存活有重要意义。
防晒焦虑背后 还是肤色和年龄焦虑
说到底,抛开部分因为皮肤疾病不得不防晒的人群之外,大部分防晒焦虑人群背后隐藏的底层逻辑,还是肤色焦虑和年龄焦虑。怕晒黑怕晒老,认同一白遮百丑,认同幼态审美,认同被夸少女感是对女人最高的褒奖。
审美多元喊了这么多年,但“白皮审美”在国内一直屹立不倒。从“白富美”“白幼瘦”“肤白貌美大长腿”——这类社会对美丽女人的定义,可以看出“肤白”永远是第一位的。不少影视剧里,不论男女都抹着比肤色浅好几个度的粉底,大灯补光,美白滤镜加持,弱化脸部线条也弱化了年龄感,恨不得所有人都是瓷娃娃。
明星们的红毯图也都是大修特修,不管30+、40+还是50+的明星,都不能看到一点岁月痕迹,否则就要被网友说“状态不好”。这样的明星图片看多了,很多读者把这当成了人生目标。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没有p图软件可以一键抹平的色斑暗沉黑眼圈,转头赶紧打开购物软件,把防晒衣防晒帽加入购物车。
反对白皮审美并非就要热爱小麦色皮肤,不管白皮、黑皮还是黄皮,都不应该是一种潮流。只要某一种审美占上风,那么就会有跟风,就会制造焦虑,就容易陷入消费主义陷阱。所以,只要白皮审美一直存在,过度防晒就不会消失。
美贝尔非手术中心主任周伦梅说:享受阳光 适度防晒
我们从未否定防晒的重要性,在全球所有皮肤科医生的护肤法则里面,防晒也是个永恒的要素。尤其对于日光过敏的人来说,这是保持皮肤健康的首要法则。提倡“适度防晒”,这样可以防止晒伤、光老化,以及皮肤癌等问题,也会让生活变得更加简单轻松。防晒霜依然是最简单便捷的保护皮肤的方法,在极端天气下,硬防晒也是有效的。保护皮肤不晒伤没有错,我们想要说的是,停止防晒焦虑,回归理性。
如果不出门就不用防晒
近两年,专家们建议在家不出门可以不用防晒,除非你一直在有太阳的窗边呆着,因为通过窗户能照射到室内的紫外线并不多,涂防晒后还容易给皮肤造成负担,尤其对于油痘肌来说。这时候就更需要做好日常清洁,必要时还需要到正规医美机构的皮肤科进行光电类项目
正常上下班,防晒霜就够了
早晚紫外线还不是最强烈的时间段,SPF30/PA++的防晒霜已经完全能满足防晒需求,这类防晒一般轻薄好吸收不黏腻,日常使用肤感好,皮肤负担小,且和SPF50+/PA+++的防晒霜比起来,防晒效率也就低上1-2%。以往大家选择防晒霜的时候都会注重SPF值和PA值,现在则更加提倡正确使用防晒霜,用足用量以及定时补涂(每隔2-4小时)。
 
编辑: 馨怡


喜欢本篇新闻的人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