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鹏飞校长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表示,崇文历史底蕴深厚,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599年的崇文书院。如今学校以“时空重构”为办学特色,办学成果显著,每年接待来访千余人次。学校始终高度重视美育,搭建立体美育场域,开设多样课程,举办丰富活动。先后邀请当代数十位书画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打造“我和大师面对面”“艺术超市”等特色美育活动,助力提升学生美育素养。
课堂展示
1
刘雨晴 崇文世纪城
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刘雨晴老师设计《墨趣百态》国画启蒙课程,通过趣味体验构建国画认知基础。她以熟悉工具(毛笔、宣纸、墨)、感知墨色变化与笔法力度为核心,设计短时实践:从工具认知、墨色游戏到探索笔法轻重,结合自由创作缓解控笔压力。她引入破墨、滴染等随机技法激发学生兴趣,弱化造型规范,突出水墨流动性与创作趣味,让学生在“玩墨”中体悟传统笔墨意趣。课程重点聚焦墨色层次表现,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感知笔触动态与水墨交融的随机美感,为后续学习奠基。
2
李浩浩 崇文世纪城
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李浩浩老师从大单元《我是导演》出发,贴近六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了《导演的魔法镜头》的教学活动,李老师以“用镜头表达情感”为核心,借助iPad简化技术流程,解决学生创作难题。活动设置四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感受分镜魅力,掌握镜头运用技巧,强化影像表达逻辑,围绕拍摄一支笔掉落的故事,层层递进,提升学生叙事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助力学生塑造导演思维,感受现代媒体艺术魅力。
1
周智慧 河上镇小
河上镇小的周智慧老师分享了以“河上龙灯胜会”国家级非遗民俗美育的探索经历。她将非遗文化深度融入美术课堂,开发校本课程、数字化资源(如AI生成IP形象、定格动画、立体画等)并联动非遗传承人带领学生开展了丰富的实践。让学生从美术角度深入学习和感受当地的人文特色,在学生心里根植关心家长热爱生活的种子。
2
王璐文 亚运村实验
亚运村实验小学王璐文老师以《春天在哪里》为基底,展开统感自然美育研究,通过多感官协作、整合资源重构美育课堂。以“呈现杭州春天美学”为驱动问题,融合科学、音乐及非遗技艺,引导学生以“研究员+艺术家”身份探索春天。学生通过《春日美学护照》记录感官实验,从而合创自然材料立体装置,培养跨学科思维与通感能力,彰显艺术与生活、传统与创新的魅力!
3
马亚丹 崇文世纪城
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马亚丹老师从艺术与心育融合新视角分享《艺术心旅:艺术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融合实践研究》,马老师从研究缘起切入,介绍了跨学科、跨体验、跨实践融合的创新策略,以及构建多元场域的实践成果。通过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艺术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实效力,为学生的身心全面成长注入强大动力。
4
王玲玲 金惠小学
在“双新”背景下,王老师以电影人物的教育智慧为引,提出“灵珠觉醒”式课堂重构策略。教师需从“权威者”转型成“陪伴者”,从“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设计者”转换为“唤醒者”,通过情境式教学和个性化引导,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她以新教材课程《漂亮的拉花》为例,重构课堂,通过问题设计优化、情景式和容错机制的结合,构建思维课堂。让学生在撕纸实践中体验传统工艺魅力,唤醒学生内在动机的觉醒,也正是呼应了新课标对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层诉求。
点评引领
萧山区美术教研员管庆伟老师对活动进行了小结。他肯定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深入剖析课程内容,更把传统文化的学习置于重要位置,让传统文化在美术课堂中焕发生机与活力。
此外,管老师对2024年艺术素养抽测情况进行反馈,要求老师们贯彻新课标、深入研究新教材、注入新课堂活力,同时对2025年新学期美术教研工作做出解读与安排,期待老师们能在新学期中以更加饱满的姿态投入到美术教学工作中去。
生动的课堂实践和深度的观点分享碰撞出了智慧火花。为美术教师们指明了教学方向,提供了教学新思路。教师们将继续以新课标为导向,践行新理念,聚焦关键问题解决,以艺术为笔,共绘美术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