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相关负责人,锚定传承发展方向
实践团有幸与藁城区文化广电体与和旅游局李冰副局长、藁城区旅游业管理中心靳志军主任面对面深入交流。靳志军主任介绍,藁城“三宫”文化全部列入省、市级非遗项目名录,我区高度重视“三宫”非遗保护,不断把“三宫”产业与文化发展有机结合,努力打造代表藁城形象的靓丽文化名片,深入挖掘“三宫”文化内涵,不断做大做强“三宫”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针对三宫非遗现状,李冰副局长指出,既要守住手工技艺“魂”,保留竹条绑扎的弹性、宫面拉制的纹理等核心特色;也要破局创新,利用文旅融合、数字化手段,让非遗“活”在当下。区文广体旅局的深切关怀,为团队调研指明方向,更传递出政府助力非遗传承的决心。

初遇藁城古文化,触摸三宫非遗肌理
抵达藁城后,实践团首站前往藁城宫灯博物馆,在石家庄市藁城区宫灯研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史云飞经理的带领下,深入了解了宫灯的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团队详细讲解了宫灯的制作步骤,从选材、设计到雕刻、组装,每一步都凝聚了匠人的智慧与匠心。实践团成员还亲自体验了宫灯的制作过程,通过动手实践,深刻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妙与不易。

参观结束后,我们有幸遇到了公司董事长、藁城宫灯省级非遗传承人张风军老先生。老先生为我们生动讲述了宫灯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民间灯具到如今的文化符号,宫灯不仅承载了厚重的传统文化,更在时代发展中融入了丰富的创新元素。他特别强调,宫灯的制作技艺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既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创新发展的典范。老先生的讲解让实践团成员深受启发,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之后,实践团前往青竹宫面文化园,园区办公室陈栋苗主任热情接待并带领我们参观。在参观过程中,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宫面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民间手工技艺到如今的文化传承,宫面不仅是一种传统美食,更是当地历史与文化的缩影。通过讲解,我们深刻认识到宫面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孕育而生,其制作工艺凝聚了世代匠人的智慧与心血,展现了历史、自然与人文的三重作用。负责人还特别强调了宫面的本土化特征,从选料到制作,每一步都体现了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创新。参观结束后,负责人亲自为我们烹饪了地道的宫面,香气四溢的面条不仅让我们品尝到了美味,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与魅力。

随后,实践团前往廉州宫酒文化体验区,进一步深入感受当地的文化底蕴。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了解了宫酒的酿造工艺与历史渊源。宫酒作为当地的传统佳酿,其酿造过程不仅体现了精湛的技艺,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从选粮、发酵到蒸馏,每一步都彰显了匠人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在品鉴环节,我们沉醉于宫酒的醇香之中,细腻的口感与悠长的回味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通过这次体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宫酒文化的理解,也更加体会到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时夏笃行”实践团在藁城的调研,是一场与非遗的深度对话。从手中翻转的竹条,到盆中揉搓的面团再到蒸馏后延续的独特风味。这些承载岁月的技艺,让团队直观触摸到三宫非遗的厚重底蕴。非遗传承,既要守住手工技艺的人文温度,避免当今时代的同质化问题;也要拥抱时代,用青春创意、文旅融合,让三宫非遗从“养在深闺”到“全民共享”。时夏笃行,行的是传承路;非遗新程,守的是文化根。需要更多的青年以青春微光,照亮非遗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