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网-

“金融+非遗”双向奔赴 点亮文旅“诗和远方”


作者:Admin

日期:2025-07-03 17:46:23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民族记忆的背影和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廊坊市大城县非遗资源丰富,分布有非遗项目93项,非遗项目传承人52人,河北省非遗工坊7处。其中,红木雕刻、家具制作技艺等被列入河北省级非遗项目。
廊坊大城金融监管支局因地制宜、精准赋能,在廊坊金融监管分局的指导下,积极探索金融支持非遗工作新机制,推动“金融+非遗”双向奔赴,以金融助力激活非遗资源“点”上发力,以非遗资源带动特色产业“线”上延伸,以特色产业辐射乡村振兴“面”上拓展,实现非遗传承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双赢,谱写金融为民的大城“新篇章”。
“金雕细琢”:金融刻刀勾勒出红木产业向上姿态

   图1 大城舜丰村镇银行工作人员在仓储公司考察
河北大城与福建仙游、广东中山并称中国三大红木家具生产基地,属于全国“京作”“苏作”“广作”,三大流派中的“京作”,被誉为“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之乡”。大城红木家具制作技艺传承有600年的历史,历经明清两代大城宫廷工匠相传至今。其传统的榫卯工艺、丰富的文化内涵、独到的匠人精神,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长18公里的“红木大道”两侧,串联起“4A”级旅游景区“中国红木城”和数百家红木家具制作企业,红木展厅鳞次栉比,商旅游客络绎不绝。目前,全县共有红木企业、个体工商户、手工作坊等6100多家,年产值140亿元,从业人员近7万人。2024年末,旅游总收入6.57亿元,游客接待人数达454.95万人次。
然而,随着2024年红木市场趋冷,红木企业面临量价齐跌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困难”,经营资金需求陡增。大城金融监管支局深入分析红木产业“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长、有效抵押少”等特点,指导辖内银行机构创新开发“红木仓单质押”信贷产品,通过“银行机构+红木企业+仓储公司”三方协同联动,由仓储公司接受银行机构委托,代为保管红木质押物,有效拓宽了红木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为红木产业发展注入强大金融动力。截至2025年6月末,红木产业贷款余额达19.54亿元,覆盖各类经营主体570余户。
廊坊宝德风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宋玉顺形象地比喻道,“银行机构像一位深谙需求、量体裁衣的‘老裁缝’,以金融为线、以需求为梭,设计出适合红木小微企业发展的‘好鞋子’,让我们每一步都踏实有力、稳健从容”。
“点葫成金”:金融藤架支撑起工艺葫芦发展绿荫

   图2 大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工作人员走访葫芦烙画匠人工作室
葫芦谐音“福禄”,其枝茎称为蔓带,谐音“万代”,葫芦及蔓带谐音“福禄万代”,是吉祥的象征。大城县葫芦种植源于清同治年间,作为全国品种最全的葫芦种植基地之一,享有“工艺葫芦之乡”的美誉。目前,全县有100余户种植加工户、5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和1000多名从业者,葫芦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葫芦品种30多个。走进九间房村葫芦艺术工艺坊,各种工艺葫芦让人目不暇接,本长葫芦质朴纯真、绾结葫芦超凡脱俗、勒扎葫芦造型独特。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游客每年超10万人次,在乡村文旅发展中方兴未艾。
大城金融监管支局统筹银行保险机构协同发力、差异服务。一方面,指导辖内银行机构,尤其是法人银行机构,坚持支农支小功能定位,加大普惠型涉农贷款投放力度,以普惠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葫芦产业。截至2025年6月末,葫芦产业普惠涉农贷款近200万元。另一方面,针对葫芦种植环节中的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等风险隐患,联合财政、发改等部门,指导中华财险大城支公司创新开发地方财政补贴性葫芦保险,为葫芦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助力乡村振业。
王贾村党支部书记王文胜感慨道,“黄土地长出‘金葫芦’,这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滋养浇灌。在大城联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村支部带领村民葫芦致富的心更踏实了,干劲也更足了”。(马吉震、刘得源)
 
编辑: 馨怡


喜欢本篇新闻的人还喜欢